文档详情

成正比例的量免费教学案下载.doc

发布:2017-01-16约2.41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正比例的量免费教学案下载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9~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与态度: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这个游戏吧! 2、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一边进行游戏,一边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自己赢的次数,赢一次加5分,时间为30秒。 3、学生汇报,将学生汇报的数据填入下表: 赢的次数 总得分 1 5 2 10 3 15 4 20 …… …… 4、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表中有哪两个量?观察这两种量的变化,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5、学生汇报,师小结:也就是说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 二、合作交流,建构模型 1、 出示以下两个表格: 表1:甲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 1 2 3 4 … 路程 50 100 150 200 … 表2:乙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 1 2 3 4 … 路程 50 88 120 204 … 2、分组讨论: 表1、表2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 哪个表中的两种量的变化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表1中甲车的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表2中乙车的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 4、教师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n bsp;? 5、教师质疑: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想一想:上面例子中甲车的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乙车的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尝试:判断下面的每张表格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数 量 1 2 3 4 … 总 价 8.2 16.4 24.6 32.8 … 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如下表。 正方形的边长 1 2 3 4 … 正方形的周长 4 8 12 16 … 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如下表。 正方形的边长 1 2 3 4 … 正方形的面积 1 4 9 16 … 7、字母关系式 教师提问:如果字母y 和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y/x=k 8、教学例3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