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热化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2 878 kJ·mol-1 B.-2 658 kJ·mol-1 C.-1 746 kJ·mol-1 D.-1 526 kJ·mol-1 解析:燃烧热的定义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本题中的稳定氧化物指的是CO2(g)和H2O(l),故A项正确。 答案:A 3.(2009年高考上海化学)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2HCl(g)+Q1;H2(g)+Br2(g)→2HBr(g)+Q2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1Q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 D.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答案:AD 4.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则ΔH1ΔH2 D.CO(g)+H2O(g)=CO2(g)+H2(g) ΔH0 解析:由第一个图象可知,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故A正确;由第二个图象可以判断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能量越低越稳定,B项错误;由第三个图象知硫蒸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能量更多,而放热ΔH为负值,所以C项错误;第四个图象显示D项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所以错误。 答案:A (1)氢氧化镁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镁可以作为阻燃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Mg(OH)2(s)===MgO(s)+H2O(g) ΔH=+81 kJ·mol-1 (2)氢氧化镁分解要吸收大量的热,可降低着火体系的温度 *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电化学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能量变化来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考 点 展 示 考 纲 解 读 一、焓变、反应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解析:放热反应有时需要点燃或加热才能发生(如煤燃烧),在常温下不一定发生,B不正确。 答案:B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和 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 守恒和 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 、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 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 (1)定义:在 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 (2)符号: ,可用 测量。 (3)单位: 或 。 物质 能量 质量 能量 热能 热能 恒压 热效应 ΔH 量热器 kJ·mol-1 kJ/mol 二、燃烧热和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 (2)在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足量NaOH反应放热114.6 kJ,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A.将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92.4 kJ热量 B.每生成2 mol NH3放出92.4 kJ热量 1.燃烧热和中和热 (1)定义:101 kPa时, mol纯物质 燃烧生成 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水所 的热量。 (2)单位:均为 。 (3)注意 ①燃烧热和中和热的ΔH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