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1-03-24 09:40作者:信息发布员点击:241次字号:t?|?T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 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及其运行对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影响,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发展绿色建筑的高潮。 我国2006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 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 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18~20亿m2,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同时建筑还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原材料等,无论是能源、物质消耗,还是污染的产生,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绿色建筑可在建筑活动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 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并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 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绿色建筑符合以低能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特点的低碳时代要求,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的主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第四部分“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提出:“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 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但对实现2020年绿色经济减排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而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也将有重要影响。 3.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绿色建筑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改变我国建筑业技术含 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品质低的现状,转变建筑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领建筑业摆脱传统落后的局面,使建筑业向注重科技含量、注重循环经济、重视质量和效 益、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活动不断推进 我国推 行绿色建筑战略是在国家战略发展的背景下逐步进行的。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相关战略的背景 下,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此外,随着政府推动力度的加强和人们对绿色建筑概念的逐渐了解,相关人士依据绿色建筑理念展开了大量的建设实践活动。 1.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作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中,“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是五个优先发展的主题之一。 2.初步确立法规标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为绿 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 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等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相继发布,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正式启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结束了我国依赖国外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的历史。 3.搭建绿色建筑交流平台 2005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有关部委每年召开 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大会主要交流、展示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