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传播学硕士参考书-专业目录-分数线-考研笔记二十二.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山大学传播学硕士参考书-专业目录-分数线-考研笔记二十二
(7-21)
《传播学教程》笔记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总述 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
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
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
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
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后还依然对个人
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比自然群体结构秩序更严密的社会集合体。其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
目标,其结构和分工的设置都为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现代组织的典型形态—企业的基本目标是从事生产,而生产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是人力、物力
和财力的有机结合,系统性显而易见。
大众传播——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特点体现在:(1) (主体活动)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 (对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 (手段)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 (内容)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
(5) (机制)也有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或视听众热线电话等),但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
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这些特点使大众传播拥有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现代社会,大
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各利益集团争
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播既是社会
互动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系统。
综述: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主要功能: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
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部形成有效的传播渠
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
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
大运行。
~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 (德传播学家鲁曼提出),指传播双方都存在着
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
的属性.这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
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
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有可塑性和创造性,因而人类能发
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因素和传播隔阂,使之走向完善。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什么是“传播隔阂”?)
存在: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
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其具有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人-群,员-组,群-群、组-组、
世代-世代、文化-文化间隔阂等。还包括无意误解和有意曲解。)
危害:~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
至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前苏联)
解决:然而,他们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必然现象。关键在于人如何科学认识、把握并解
决这些矛盾,把社会发展推向高阶段。
传播学任务和性质
(传播学把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就给自己确定了这样的)
任务:它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