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对农科类人才需求也不断加大。该文针对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教育现象进行探究,同时提出针对这类问题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171-02
1 选题背景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农科类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他们不仅仅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然而当代有些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淡薄,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农科类大学生主要服务于农业或者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他们必须具有专业的农业知识,掌握着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
2.1 加强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责任感教育是健全大学生人格,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地高素质农科类大学生。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不稳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片面的认识社会责任感,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价值、拜金主义等等的影响,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教育他们立志成才,不仅关系到我??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增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国高等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有才又有德的综合型人才。高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把学生教育成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农科类高素质人才,因此农科类高校不能只着眼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1]。
2.3 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农业,而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确保我国各种各类的农产品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荒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使我国立足于不败之地。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科类大学生作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虽然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如今许多农科类大学生对农科专业认识不够,具有轻农思想。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农科工作又累又脏等,同时认为农科以后毕业发展前景堪忧、薪资低、就业差等。因此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学生乐于为“三农”服务,是我国农业高校教育的重任。
3 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问题了,并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科类大学生具有专业的农科类知识和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农科类大学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经济,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宣传科学的理论知识。尽管我国主流农科类大学生是积极向上,但是还是有些大学生严重缺乏责任感,如:毕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怕苦怕累等等,当然这些现象有着各种社会因素。
3.1 学校责任感教育不足 首先,高校的责任感教育方法单一,一味地用传统地单向灌输式教育,缺少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有效的指导,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校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效果的考评上,教育方法完全流于形式。这种单一的形式主义教育是农科类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之一。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发展规模在不断的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也日益增长,学科专业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课程综合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资源将会被高校投入到科研建设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中,因此学生专业课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而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再者,很多高校开始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其内容又存在局限性。教育内容没有顺应时代对当代农科类大学生的要求,这种错误的教育模式必定会导致农科类大学生与社会严重脱节。
3.2 农科类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农科类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归根到底是学生自身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当前农科类大学生多半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而且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百般溺爱娇宠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