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面滑模摊铺施工技术..doc

发布:2017-01-25约5.09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面滑模摊铺施工技术 滑模摊铺技术在我国自1991年开始,经过5年研究,5年多推广应用,已经建成高速公路3000余公里,高等级公路约5000KM,成为我国在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广泛采用的工程质量最高、施工速度最快、装备最现代化的高新成熟技术。 一、工程简介 省道松老公路和龙至龙井段一级公路起始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47+109.4,全长47.012公里,技术标准一级。 路面设计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造价、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并结合我省自然条件、沿线筑路材料情况和实践经验,路面设计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设计基准年限为30年。具体厚度见下表: 结构类型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厚度(厘米) 干燥 中湿 潮湿 水泥混凝土 23 23 23 水泥稳定粒料 20 20 20 水泥稳定砂砾 15 15 15 砂砾 25 总厚度 58 65 83 二、设备及机具配置 高速、一级公路施工,宜选配能一次摊铺2~3个车道宽度(7.5~12.5m) 照片1 砼面层人工处理缺陷 三、基准线设置 1、基准线设置形式 (1)、单向坡双线式 所摊铺的混凝土路面板横向坡度为单向坡,而拉线位于摊铺机两侧,这种拉线形式称为单向坡双线式。 (2)、单向坡单线式 所摊铺的混凝土路面板横向坡度为单向坡,而拉线位于摊铺机一侧,这种拉线形式称为单向坡单线式。 (3)、双向坡双线式 所摊铺的混凝土路面板横向坡度为双向坡,而拉线位于摊铺机两侧,这种拉线形式称为双向坡双线式。 2、基准线宽度 基准线宽度除应保证摊铺宽度外。尚应满足两侧650~1000mm横向支距的要求,横向支距是指滑模摊铺边缘到基准线桩之间的水平距离。也是滑模摊铺机履带行走与插入边缘拉杆的所需宽度。 3、基准线桩的纵向间距 基准线桩的纵向间距直线段不应大于10m,竖、平曲线半径大小应加密布置,最小2.5m。 4、线桩固定 线桩固定时基层顶面到夹线臂的高度宜为450~750mm。基准线桩夹线臂夹口到桩的水平距离宜为300mm。基准线桩应钉牢固。 5、基准线长度 单根基准线的最大长度不宜大于450m。大于此长度基准线不宜张紧,张紧后的垂度过大,垂度应不超过1mm。 6、基准线拉力 基准线拉力不应小于1000N。基准线应先张紧,再挂到夹线臂扣中。不得夹扣后再张拉,这样长拉线中间是松的,垂度不足,影响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7、基准线设置精确度 基准线的设置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中线平面偏位(mm) 路面宽度偏差(mm) 面板厚度(mm) 纵断高程偏差(mm) 横坡偏差(%) 连接纵缝高差(mm) 代表值 极值 规定值 ≤10 ≤+15 ≥-3 ≥-8 ±5 ±0.10 ±1.5 8、基准线保护 基准线设置后,严禁扰动、碰撞和振动。一旦碰撞变位,应立即重新测量纠正。多风季节施工,应缩小基准线桩间距。 四、下承层处理 1、基层清扫 基层表面及履带行走部位应清扫干净。摊铺面板位置应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见照片2) 照片2 砼面层施工前洒水 2、基层裂缝的处理 当基层产生横向温缩、干缩裂缝时,应使用沥青灌缝防水密封。铺筑面层前,应对横向裂缝用热沥青粘贴油毡、土工布或土工织物,其粘贴总宽度不得小于1m,最窄处不得小于300mm。 当基层产生纵向裂缝时,应采用下述方式处置后,再铺筑路面。 (1)、非扩展稳定纵裂的处理 发现裂缝,应立即使用沥青防水密封灌缝,并在横坡上游拦阻水流漫过裂缝。 (2)、扩展稳定纵裂的处理 对于高填方湿软路基不均匀沉降或滑移等引起的非扩展稳定纵向裂缝,裂缝初期填灌的沥青会拉开或裂缝明显加宽的。应分析清楚造成纵向裂缝发展的路基原因,采取有效的路基稳固措施根治裂缝扩展,必须将扩展纵向裂缝处置成为非扩展裂缝,方可施工基层及其上部结构层。 (3)、面板补强钢筋网 对于基层上仅有微小扩展量、扩展速度很缓慢的纵向裂缝,或来不及采用路基稳固处置措施的路段,除了在纵向裂缝用热沥青粘贴宽度不小于1m的沥青油毡、土工布或土工织物外。宜在纵向裂缝所在的整个面板内,距板底1/3高度增设φ6mm,@20cm补强钢筋网,补强钢筋网头部不宜短于裂缝端部1.5m。 3、基层表面不平整处理 在铺筑面层前,对所有被压碎、隆起及开裂的基层应进行清除,并设厚20~25mm的胀缝板横向隔开。隆起部位较小处,可使用贫混凝土基层摊铺、压实,并抹面修饰到3m,直尺平整度不大于4mm。 4、板厚检查 板厚控制必须在摊铺前的拉线上进行,并要求场站监理认可。否则,摊铺后不合格很难弥补。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基层标高,同时在面板标高误差范围内可适当调整面板(拉线)高程。 五、布料 1、布料高度 滑模摊铺机前的正常料位高度应控制在螺旋布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