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脱密-重庆市璧山区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
重庆市璧山区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2-2025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规划编制单位:
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评价单位:
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二O二二年六月
目录
TOC\o1-3\h\z\u前言 1
1规划分析 3
1.1规范范围与期限 3
1.2规划目标 4
1.3客流预测 4
1.4线网规划方案 5
1.5建设时序 7
1.6近期建设项目 8
1.7规划协调性分析 11
2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13
2.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13
2.2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18
2.3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9
3评价结论 20
3.1规划概况 20
3.2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20
3.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0
3.4环境影响评价 21
3.5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2
3.6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22
3.7综合结论 22
第
第PAGEI页
前言
璧山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紧邻重庆主城区。东连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接江津区,西临永川区、大足区,北靠铜梁区、合川区、北碚区,有“重庆西大门”之称。作为主城的“迎客厅”“西大门”,承担着建设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军民融合的高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田园都市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正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
近年来,璧山区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形成了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然而随着璧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空间布局迅速扩张,未来城市交通将面临重大挑战,交通矛盾日益突出。常规公交因受出行速度、可靠性、舒适性等先天劣势制约,客运量增长速度依然低于预期,其客运增长的潜在空间将十分有限;大中运量轨道交通具有建设空间条件要求高、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等特点,覆盖主要的客流走廊。而低运量有轨公交具备运能中,速度可观、运行可靠,投资小,审批简易等特点,其适度发展有利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能。同时,璧山云巴示范线作为中国重庆市首条导轨式胶轮系统线路,于2021年4月开通运营,对璧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加速了璧山融入中心城区,满足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为进一步完善璧山区的公共交通体系,强化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重庆市璧山区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2-2025年)》。低运量轨道交通主要承担璧山中心城区骨干公共交通功能,同时实现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旅游出行的服务。规划是落实重庆市“两点”战略定位及“两地”“两高”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实现璧山融城一体化的需要,是支撑璧山空间格局发展骨干交通的需要,是满足内部片区间高品质出行的需要,是倡导绿色生态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
根据《规划》,方案总客运量42.35万人次/日,平均乘距4.98km,换乘系数1.16,负荷强度0.7万人次/km·d,低运量轨道占轨道分担比例、轨道占全方式分担比例分别达到55.2%、25.1%,达到上位规划预定目标。规划共包括2号线、3号线、4号线及预留青木关线路、第二机场线路等6条线路,确定2号线为近期建设项目,线路总长20.3km,共设站16座,均为高架站,其中换乘站3座,平均站间距1.3km,远期预留车站2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等有关规定,《重庆市璧山区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2-2025年)》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承担了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随后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对规划基本情况、区域环境等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踏勘和广泛的资料收集,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及相关文件、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重庆市璧山区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2-202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第PAGEIII页
1规划分析
1.1规范范围与期限
1.1.1规划范围
依据《重庆市璧山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划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共计326.19km2。
图2.1-1规划范围示意图
1.1.2规范期限
2020-2035年,展望到2050年。
1.2规划目标
1.2.1总体目标
以“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为璧山区低运量轨道线网布局的出发点,“一个核心”:以居民的出行需要为核心,重点满足区内居民出行的便捷性;“两个重点”:重点实现内外客运便捷转换的服务、对拓展用地带动服务。
低运量轨道主要承担璧山中心城区骨干公共交通功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