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技术大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Part 3 Production merchandise fish 第七章 稻田养鱼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四章 稻田养鱼 Chapter 7 Rice Field Aquaculture 文字:三国时代:1700年前 汉武帝时:四川郫县 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日、美发展很快 现状 约三分之二的可养稻田未被利用! 历史 Ⅰ.稻田养鱼的意义 5~27%,平均10% 1.促进水稻增产 理论 实验 ⑴可减少稻田的肥份损失 30%! 减少了水稻肥份吸收的竞争者! 鱼吃食田中水生植物(水花生、浮萍、各 种草等)、水生昆虫和浮游生物! ⑵增加稻田肥份 鱼排泄物:优质肥料 排泄量: 2克粪/·天,100克/尾 效果: 200尾/亩,75天可不施氮肥! ⑶疏松稻田土壤 鱼的活动:游动觅食,搅动水体 结果: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能; 增加溶氧,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 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 ⑷减少稻田虫害 食物:二化螟、稻飞虱、纵卷叶虫等 结果:减少害虫! 2.增加成鱼产量 粗放养殖:产量100斤/亩 革胡子鲶:1000斤/亩 蟾胡子鲶:2000斤/亩 3.养殖鱼苗鱼种 4.改善环境卫生 疟疾:摇蚊幼虫! Ⅱ.稻田水体的渔业特点 1.水浅 水深仅数寸,昼夜温差大 鱼溜 特征 规格: 深宽约1.0~1.5尺(33~50cm) 数量: 占稻田总面积的5%左右 开挖时间:载(抛)秧后7天,秧苗返青 分布: 均匀! 特点:鱼沟交处扩大,深约2~3m 避暑:鱼溜上搭凉棚! 鱼沟 2.溶氧充足 4~8 mgO2/L,无缺氧浮头! 3.天然饵料 3.天然饵料 种类:大型植物(稗草、浮萍) 底栖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 有机碎屑 稀少:浮游生物,不适肥水鱼! 4.施肥、施药和晒田 Ⅲ.养鱼稻田的改造 1.水源 水源:方便 排灌:方便 蓄水:能力强 2.土质 特征:肥沃! 好处:利于饵料的生长和繁殖; 保持肥份,利于水稻! 4.开挖鱼沟和鱼溜 3.加固田埂 有暂养池(施肥、施药),可不挖! 5.拦鱼设施 位置:进水口,出水口 材料:竹篱、铁丝网、木版栅 注意:进、出水口最好在田的相对面 利于施肥和施药时不伤害鱼 目的:防渗漏,防雨水冲塌 鳝鱼、水蛇、田鼠等打洞 加固:高1.5尺,至少1尺宽 Ⅳ.鱼种放养 1.养殖方式 水稻和鱼在同一水体同时生长和收获。 普遍,宜大规模培育鱼种。 稻鱼连作 稻鱼轮作 稻鱼并作 水稻收获后,鱼继续在稻田水中生长。 稻鱼不同时在同一水体中生长 南方较热地区,两季稻间的空闲培育鱼苗 2.养殖种类 苗种来源方便,耐高温 适应浅水 易达食用规格 易达商品规格(培育鱼种) 品种 传统:鲤鱼、鲫鱼、草鱼(培育鱼种) 目前:罗非鱼、泥鳅、胡子鲶等 特点 3.放养密度 夏花: 200~1000尾/亩 隔年鱼种:50~100尾/亩 具体: 由鱼种类和投饵量决定 稻鱼连作 稻鱼轮作 稻鱼并作 夏花:1000~2000尾/亩,培育鱼种 养殖成鱼:鱼种:150~200尾/亩 或夏花:500~600尾/亩 投饵:还可多放! 水花: 5000~10000尾/亩(孵出7天的鱼) 夏花:500~800尾/亩 4.混养比例 20% 罗非鱼 20% 草鱼 60% 鲤鲫 20~30% 草鱼或武昌鱼 70~80% 罗非鱼 20~30% 草鱼 70~80% 鲤鲫 比例 品种 比例 品种 配养鱼 主养鱼 5.放养时间 不影响水稻的生长! 时间 目的 夏花: 栽秧1周后放; 大鱼种: 栽秧2周后放; 草食鱼种:栽秧3周后放 稻鱼轮作:收获水稻后放! Ⅴ.饲养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1.防逃、防盗 田埂:常巡查是否垮、渗、漏 特别是下雨或涨水时! 拦鱼:设施是否完好! 鱼沟鱼溜:是否畅通!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Part 3 Production merchandise fish 第七章 稻田养鱼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