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原软件实验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汇编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执行的全过程;2.学习和掌握用DEBUG调试程序的方法.二、源程序DAT SEGMENTA DB 4 ;(自定)B DB 5 ;(自定)Y DB 3 DUP(0)Z DB 0,0DAT ENDSSTA SEGMENT STACKDW 50 DUP(?)STA ENDSCOD SEGMENTASSUME CS:COD,DS:DATSTAR PROC FAR PUSH DSXOR AX,AXPUSH AXMOV AX,DATMOV DS,AXMOV AX,STAMOV SS,AXMOV AL,AMOV Z,ALMOV Z+1,ALCALL SUB1 ;A*AMOV AL,BMOV Z,ALMOV Z+1,ALCALL SUB1 ;B*BMOV AL,AMOV Z,ALMOV AL,BMOV Z+1,AL ;Z stores the two OPRD temporallyCALL SUB1 ;A*BADD WORD PTR Y,AXADC BYTE PTR[Y+2],0 ;A*B*2RETSTAR ENDPSUB1 PROCMOV AL,ZMOV AH,Z+1MUL AHADD WORD PTR Y,AX ;Y stores the resultADC BYTE PTR[Y+2],0 ;Y+2 stores the signal flagRETSUB1 ENDPCOD ENDSEND STAR三、实验文档中的要求(1)用 D 命令观察数据区在内存中的具体内容,记录单元 A 和 B 的具体地址.(图一:反汇编结果以及数据区具体内容)由图一,可知A的地址为:141CH:0000H;B的地址为:141CH:0001H。(2)用 U 命令对目标代码反汇编,观察反汇编后的结果.注意发现源程序的起始位置, 并记录这个起始地址.由图一,可知:DATA段段基址:141CHA的偏移地址:0000HB的偏移地址:0001HY的偏移地址:0002HZ的偏移地址:0005HSTACK段段基址:141DHCODE段段基址:1424H第一条指令的偏移地址:0000H子程序SUB1入口的偏移地址:003FH(3)用 T 命令作单步跟踪调试.比较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和原来的理解是否一致.得出程序运行的结果:它们是写在什么单元,具体内容是什么; 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现仅将关键步骤的单步调试结果列出,配合r命令查看结果。(图二:单步调试结果一)这是第一次调用SUB1子程序退出后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Y存储的数据是+16(A已经改为4;B已经改为5),即是A*A的结果,符号位为0表示是正数。(图三:单步调试结果二)这是第二次调用SUB1子程序退出后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执行完“MUL AH”指令后,AX存储的数据是25,即是B*B的结果,子程序退出后Y存储的数据是+41,即是16+25的结果。(图四:单步调试结果三)这是第三次调用SUB1子程序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执行完“MUL AH”指令后,AX存储的数据是20,即是A*B的结果,子程序退出后Y存储的数据是+61,即是41+20的结果。(图五:单步调试结果四)这是程序退出时的最终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Y存储的数据最终为 +81 ,即为(A+B)*(A+B)的结果。结果正确。(4)在子程序 SUB1 的入口处设一断点,用 G 命令执行程序. 在断点处观察堆栈的内容,比较堆栈的内容和程序返回地址是否一致.(图六:调用子程序的堆栈内容改变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IP指针的变化说明调用了子程序SUB1,而堆栈段段基址SS和栈顶指针SP的值都没有改变。程序返回地址一致。(5)用 E 命令修改单元 A,B 的内容,重新执行程序,并记录结果.(图七:修改A,B数值后的结果)从图中可见,分别将A,B的值改为1,1后,程序执行完毕,Y存储的内容是+4,结果正确。(6)用 M 命令和 A 命令对程序进行修改: 将主程序中最后两条指令 (ADD 和ADC) 修改为一条 CALL SUB1 指令,重新执行程序.(图八:a命令练习使用的结果)反汇编发现程序最后的ADD指令在CODE段的偏移地址为0035,将此处改为调用SUB1子程序的指令,然后将0038处改为RETF。重新执行后,查看Y的内容,结果正确。(7) 重新使用编辑软件,把源程序最后一句中的 STAR 去掉.再次生成可执行文件,并用 DEBUG 调入内存.当使用 U 命令时,显示的结果与前一次(未加 STAR) 的结果有何不同?(图九:修改源程序后执行的结果)观察到两点不同(虽然不明了其原因),其一:不能立即进入程序,需执行许多冗余指令;其二:不能正确退出程序。预习题:若 SS=2000H,SP=FFFFH,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