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产业都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态势,文化信息产业的广泛对外开放表现的最为突出。作为我国文化信息产业发展根基的图书馆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中,要想稳固其地位,取得新的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当今经济文化发展的大方向,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以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且不断结合高科技技术进行馆内各个项目的创新,探索出一套满足新时代人民多样化需求的图书馆自动化运行体系。由国际上一些自动化建设体系比较成熟的大型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可以得知,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为了推动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本文将以对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历程的综合论述为出发点,对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解析。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图书馆自动化指的是将高科技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馆日常运行过程中,进而提升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给人们带来更高品质的用户体验。图书馆自动化在我国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家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无形之中给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对于我国图书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的同时,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动化建设当成我国图书馆发展的首要前提。综合来说,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代表着全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的把握住机遇,给图书馆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力量。
一、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历程的相关简述
世界形式的变化和发展,给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图书馆建设的好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各领域都在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也给我国的各行各业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不同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达到新时期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更高的标准,我国图书馆必须进行现代化建设,尽快实现自动化运行。在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道路上,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认清我国图书馆发展的真实情况,结合当今国内国外的综合形势,在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掌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图书馆运行体系的自动化建设。
1.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历程
国外推行数据自动化建设的历史是比较久远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最初在数据方面使用自动化的时间大约为1954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美国的海军武器管理中心为了更快的获取武器研发数据,缩短研发时间,便在自身的武器数据库中设置了相关词匹配检索功能。到1958年,相关的研究人员为了提升匹配检索的效率,确保检索的准确性,就创造了自动分类、移动标记、自动匹配、自动检索等功能,并且进行了多次检测,这一创造可以称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鼻祖。
虽然早在20世50 年代国外就出现了自动化技术,但是它们真正的将自动化系统应用到日常图书馆管理中的时间却是在二十年以后,1964年??会图书馆开始研发设计机读目录,1970年初,以机读目录为根基的自动化运行系统初具雏形,并且在小部分地区开始使用,比如华盛顿一些大学的图书日常采购系统。1980年以后,经过十年的发展,图书馆的自动运行系统的功能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管理方式也变得更加集中。时间在变,图书馆自动化也在不断进步发展,1995年之后,国外的图书馆自动化运行系统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由于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网络技术得到了大发展,更多的图书馆开始使用具有更高科技水准的设备去完善自动化运行系统。
2.我国国内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历程
我国建国时间比较晚,前期各领域的发展与国际各国相比也是比较落后,所以推行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时间也比较晚。中国最初推行自动化建设是在1980年以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中国开始逐步的与世界接轨,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图书馆也深受外国文化科技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相关管理人员也开始意识到自身运行模式的落后,开始取长补短的进行图书馆领域的自动化建设,最初引入的大多是单一的功能模块,直到1985年才开始逐步引入整体性的管理模式。中国的图书馆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转变,第一次发生在1890年-1900年,中国图书馆深受社会制度以及形式的影响,开始从封建藏书阁向近代化图书馆转变,第二次就是1980年-2000年中国图书馆受国家政策影响,开始由传统模式管理的图书馆向自动化运行的图书馆转变。这两次转变对于中国图书馆的发展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只不过第二次转变的更加的复杂、过程更加持久。
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转瞬即逝,网络科技的进步,信息共享变得越来越容易,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