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预防新一轮的HIV感染-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4
内蒙古自治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概要
一.背景
近几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艾滋病防治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中国政府相继出台的“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等,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为防治措施的落实提供了经费保障。国际合作项目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费补充。
中国在2004至2009年间执行的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和第六轮)共覆盖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重点是为中国中部7个省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的人群提供综合预防、治疗和关怀服务;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是重点遏制艾滋病疫情在中国西南部7个省的注射吸毒者和暗娼中传播;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致力于遏制艾滋病疫情在中国北部和东北部7个省高危和脆弱人群中的传播,尤其是经性传播;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覆盖15个省,重点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预防、治疗和关怀活动。2009年批准、尚待启动实施的第八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旨在解决在中国流动人口中提供综合艾滋病预防、治疗和关怀服务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将制定下一个国家艾滋病防治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年)。在计划制定阶段,所有艾滋病防治资源(包括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中央转移支付经费’),省、市、县级艾滋病防治经费,全球基金项目和其他国际合作项目的经费)会有效地整合到国家艾滋病防治计划中(图2)。新的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以下简称全球基金项目)整合了现有的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和第八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并进一步纳入到国家艾滋病防治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中。项目将全面利用和改进现有的项目管理、采购和供应、经费拨付、督导与评估以及审计系统,并使这些系统更加有效地运转。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艾委)、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艾办)/卫生部和中国全球基金项目国家协调委员会(CCM)为全球基金项目的领导协调机构,各省、市、县级防艾委(防艾办/卫生厅(局))为本级全球基金项目的领导协调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为本项目中央执行机构(PR),各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本级项目执行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术机构等参与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
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二. 自治区艾滋病流行情况
全区的12个盟市47个旗县区报告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其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报告病例占61.17%,其他为鄂尔多斯、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乌海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阿拉善盟报告。2009年估计全区15-49岁现存成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1135例,成人艾滋病感染率0.007%。
高危人群及其它重点人群(包括流动人口、孕产妇等)规模、感染率、地域分布情况。全区暗娼人数并无准确统计,根据2009年全区艾滋病疫情估计和各盟市统计上报情况,估计暗娼人数在26000人左右。由于我区只在呼市、包头市开展了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规模和数量不详;但截止到2009年年底我区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及病人数为68例。据自治区劳动就业局统计,全区2007年由区外流入我区农民工人口有33万人,其中流入人口中HIV感染者及病人数为138例,全区流出农民工人口有220万人,其中流出区外94万人,区内流动126万人;全区2007年孕产妇总数为202329例,全区对所有孕产妇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均进行术前检测。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区吸毒人数为9392例,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及病人数为129例。
疫情的特点:
一是每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2003年以后上升明显,艾滋病病人数量增加,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自2006年以来病例报告增长趋势较为明显。
二是艾滋病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艾滋病疫情波及全区12个盟市47个旗县区,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发现艾滋病数量较多,地区疫情差别明显。
三是感染者和病人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居多;职业以农民、无业和个体职业者为主,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中其中本自治区籍的病例占一半以上。
四是从传播途径看,既往自治区传播以血液传播为主,主要是经吸毒途径传播,近几年性传播的比例明显增加,尤其是同性传播的比例,目前经性传播的比例已超过吸毒途径传播。
五是截至目前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以流动人口、劳教、劳改羁押人员、医院就诊者比例较大。
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