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实验高中2013高二第一次月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伊川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 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计小题,每小题分,合计分)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3、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有学者评论A.儒家 B.道家 C.墨家D.法家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
②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④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
A.天赋人权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