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现服务器已开启的TCP服务.doc

发布:2017-01-15约5.3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课程设计要求 1 3 相关知识 2 4 课程设计分析 2 5 程序代码 6 6 运行结果与分析 10 7 参考文献 11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系统的集 合,其目的是共享计算机资源。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程间的通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IP地址是网络层的地址,而端口是传输层的地址,我们用IP地址和端口号来对某个网络服务进行定位。应用IP地址,通过编程来发现服务器已开启的TCP服务最后,是系统测试与分析,给出程序运行结果图,并分析运行的正确性。 关键词: TCP数据包;socket;头部;套接字;源端口号;IP地址;端口号 ;C++;线程编程;TCP服务 1 课程设计目的 1: 计算机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其目的是共享计算机资源。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程间的通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IP地址是网络层的地址,而端口是传输层的地址,我们用IP地址和端口号来对某个网络服务进行定位。应用IP地址,通过编程来发现服务器已开启的TCP服务。 2: Internet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进行工作的,服务器在某些端口上开起一些网络服务,等侯客户端请求的到来。传输层提供的网络服务有TCP服务和UDP服务两种。传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是承下启上的以层。可以把传输层下面的几层称作传输服务提供者(transport service provider),上面的几层称着传输服务使用者(transport service user)。传输层处于中间,它既使用传输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又为传输服务使用者提供服务。传输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一层,所以深入理解传输层的作用和协议,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极为关键。通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熟悉TCP协议和端口的概念。 2 课程设计要求 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TCP服务 编制程序发现已开启的TCP服务。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运行命令行:ScanUsePort serverIP其中,ScanUsePort是程序名;serverIP是服务器的 IP地址。 (2)输出服务器正在使用的TCP端口号。 相关知识 如何运用套接字,创建套接字 SOCKET sock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0); 扫描服务器: Sockaddr_ in severAddr; severAddr . sin_family = AF_INET; severAddr . sin_port = hotons(Port); serverAddr . sin_addr_S_un . S_adddr =severIP; 课程设计分析 常用的端口扫描技术有很多,如TCP connect扫描、TCP SYN扫描以及TCP FIN扫描等。 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用来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连接成功。否则,这个端口是不能使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这个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任何限制。系统中任何用户都有权限使用这个调用。 如果对每个目标端口以线性方式进行扫描,即用单独的connect()调用,那么扫描速度会很慢,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个线程的并行来加快扫描速度。 如果对每个目标端口以线性的方式进行扫描,即用单独的connet()调用,那么扫描速度会很慢,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个线程的并发运行来加快扫描速度(即采用多线程编程)。 下面给出本课程设计的核心代码。 ●创建原始套接字 SOCKET sock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0); ●待扫描的服务器IP Sockaddr_ in severAddr; //套接字地址变量 severAddr . sin_family = AF_INET; severAddr . sin_port = hotons(Port); //端口地址赋值 serverAddr . sin_addr_S_un . S_adddr =severIP; //IP地址 ●判断此端口是否打开 struct timeval timeout; //超时时间 timeout.tv_sec =100 / 1000; timeout .tv _ usec = 0 ; connect(sock, (sockaddr*)severAddr, sizeof(severAddr)); //连接服务器 if(select(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