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0月14日上午下午TD-LTE和TD-HSPA+培训资料-TD-LTE无线关键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D-LTE和TD-HSPA+技术培训材料;目;未来的无线通信将是各种接入手段的并存;LTE将是未来最主流的广域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什么是TD-LTE?;LTE和EPS的关系;目;为什么会出现LTE?;宽带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接入的融合;降低每比特成本是产业的必然发展方向;目;LTE的设计目标;LTE的标准化进程;LTE的性能评估(仿真结果);EPC;目;LTE无线技术要点;目;扁平RAN架构
36.331 RRC
36.323 PDCP
36.322 RLC
36.321 MAC
To/From Higher Layers
36.212; LTE接入网络的简化
UTRAN;目; 2种帧结构
FS1(FDD); 2种TDD帧结构的融合
2007年底,在国内外产业界的共同推动下,3GPP将2种TDD LTE
帧结构融合为TD-LTE帧结构。;TD-LTE帧结构上下行配比;TD-LTE帧结构特殊时隙结构;目;LTE所依赖的3个核心技术;为什么宽带数据接入要采用OFDM和MIMO?;目;OFDM是新技术吗?——不是;OFDM是新技术吗?——是;OFDM发射机结构;OFDM调制的核心操作;OFDM是为了用于多径衰落信道而设计的
多径效应
(路径损耗和时延扩展);应对频选衰落:窄带并行传输;应对符号间干扰:插入CP;OFDM的优势;PAPR; OFDM参数设计
需要设计的参数:
频域:子载波间隔、资源块大小
CP长度、时隙/子帧长度;OFDM子载波间隔?f设计;OFDM CP长度设计;复用和多址的概念;从FDM/FDMA到OFDM/OFDMA;目;MIMO的定义;MIMO技术的分类;空间分集基本原理;空间分集的分类;?;空间复用基本原理; 空间复用要求的天线类型
利用较大间距的天线阵元之间或赋形波束之间的不相关性,向一个终端/基站
并行发射多个数据流,以提高链路容量(峰值速率)。;空间复用的干扰问题;空间复用的应用场景;空间复用技术分类;预编码空间复用;波束赋形基本原理;其他类型的波束赋形天线;防务技术中的波束赋形;波束赋形的分类;波束赋形算法; 多流波束赋形
基于波束赋形的空间复用
每个波束占用专用
的时频资源,1个
用户占用1个波束。;空分多址的原理;上行和下行空分多址;空分多址的实现;LTE系统对MIMO技术的使用;目;OFDM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干扰随机化
小区间加扰
单纯加扰只能白化干扰,不
能降低干扰能量;干扰消除和智能天线; 小区间干扰协调
静态
半静态(下行):基于X2接口
动态(上行):基于X2接口
传统频率复用频
谱效率过低;基于正交序列的小区间干扰抑制;目;LTE资源分配单位;频分系统资源分配方式;LTE的资源分配;PDSCH资源分配方式;PDSCH资源指示方式;PUSCH资源分配方式;目;5个物理过程;目;小区搜索和下行同步;同步信号时域位置;同步信号总是位于系统带宽的中心;目;随机接入和上行同步;随机接入设计;目;OFDM系统中功控的作用;LTE系统中的功率控制;目;测;目;共享信道相关过程;AMC;LTE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HARQ;HARQ时序控制;目; 下行6个天线端口
天线端口以参考信号(RS)进行区分
UE可以根据RS区分不同的“天线”;(c);LTE下行参考信号设计;MIMO系统参考信号设计;天线端口0-3;天线端口0-3相邻小区之间的频域位移;天线端口4;天线端口5;上行天线端口——参考符号设计;上行参考符号序列设计;目;模式3;MIMO模式3;MIMO模式4;MIMO模式7;2种PUSCH发送模式;目;8个物理信道;PDSCH——下行数据传输;OFDM信道复用; PDCCH——下行控制信令传输
PDCCH长度:1个符号、2个符号或3个符号
PDCCH格式:1个PDCCH使用的资源数量
1个REG=4个连续的RE
1个CCE=9个REG;PDCCH传输的下行信令——DCI;PDCCH传输的下行信令——DCI(续);PCFICH——PDCCH格式指示;PHICH——上行HARQ的ACK/NACK反馈;PBCH——广播主系统信息(MIB);PUSCH;PUCCH——传输上行控制信令; UCI——上行控制信令
可在PUCCH上传输,也可能在PUSCH上传输。
UCI类型:
资源请求UCI
ACK/NACK UCI
CQI/RI/PMI UCI
CQI/RI/PMI;LTE-R8终端等级;目; LTE创新的实质
无线信道资源的深度挖掘;LTE技术带来的挑战;OFDM/SC-FDMA技术的挑战;MIMO技术的挑战;LTE组网技术的挑战;LTE测试技术的挑战;目;单天线;LTE-Advanced及LTE的进一步创新(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