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快速,在实现了商业化的同时,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中国也在该领域从世界生产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
一 利用领域不断扩大,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1. 8项技术研发与创新奠定发展基础
太阳能热利用8项核心技术在2010年均有所突破和创新。这8项技术分别是:太阳能低温热水集成技术,高效平板集热技术,分体式承压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采暖及辅助能源匹配技术,太阳能中高温集热技术,温度80℃~250℃和350℃~450℃,太阳房、太阳灶技术与新产品,太阳能工农业利用技术和太阳能空调、发电技术研发与示范。
2. 自主创新延伸四大领域
这四大领域分别是: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向热水工程系统扩展,生活热水向采暖扩展,民用热利用向工农业热利用扩展,低温技术向中高温热能技术扩展。
这四大领域的拓展得益于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二 平板集热技术重受市场青睐
翻开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发展历史,从1975年到2000年这25年间,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离不开平板集热器的贡献。由于我国2000年以后太阳能真空管走出实验室,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产品质量改进成本大大降低,并以其结构简单和能够全年使用等优势,很快风靡国内。与此同时,以平板集热器为核心部件的太阳能系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生产平板集热器的企业也逐渐减少。然而在《可再生能源法》和各地出台在建筑上强制安装太阳能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平板集热器产品质量和性能以及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结构大大提高,在建筑上安装太阳能要求安全可靠、寿命长和外型美观,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因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要求,重又受到青睐。同时,在地方政府强制安装和大型集热工程予以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大型太阳能热水工程,像楼堂馆舍和机关学校等大型热水工程,要求工程质量好、可靠运行和少维护,这也催生了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大显身手的平台。另外,大型太阳能工程系统和建筑物上安装的太阳能家用热水系统要求承压、安全、可靠、长寿命、经济合理与建筑结合美观等,唤醒了人们对平板热水器的重视。
自2008年以来,生产平板集热器及系统的企业产品性能已经大幅提高,生产装备明显改善,已完全可以使家用太阳能系统和大型太阳能工程系统安全可靠地使用。不仅平板集热器生产的老企业备受鼓舞,一些以生产真空管热水系统的企业也开始着手平板热水系统的开发与生产。特别是随着平板集热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一批新加盟太阳能行业的企业也把眼光放在了平板集热器的开发上。可以预计,在平板集热器生产与研发企业的努力下,未来建筑结合太阳能系统和大型太阳能工程系统中,平板集热器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平板集热器仍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流产品。
三 产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1. 现代化企业正在形成
与家电、汽车、IT等产业不同,在内无参照、外无引进的条件下,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广大从业者凭借中国人自己近20年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产品、生产装备、技术工艺和营销推广模式,从无到有自主培育了一批专业人员,开创了一个民族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产销市场。
经过持续创新和对成熟的现代化行业的借鉴,当前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速,在技术、规模、装备、产业链、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均有了重大突破,一个现代化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体系正趋成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装备不断完善,工业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
适合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制造的现代化、自动化、工业化生产设备、工艺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大型骨干企业新的更大规模的生产基地的建成,这些现代化工业化生产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太阳能真空毛坯管窖炉生产线、真空集热管自动流水生产线、全程自动化智能高压发泡线、储水箱内外桶连续加工生产线、全自动喷涂生产线、平板集热器生产线、搪瓷水箱生产线、控制仪表专业生产线、自动化打包线等等。年产15万㎡、30万㎡ 、50万㎡、100万㎡工业化热水器生产线在广大企业中已建成并应用。由此,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工业化生产模式基本成型,少数大型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还出口到了国外。
(2)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配套体系
随着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强化,产品结构也得到了较大调整。特别是平板集热器市场扩展增速,许多大企业开发和推出了平板集热器产品,一些企业将公司定位在专业化平板集热器供应商上,出现了几十家致力于平板集热器的知名企业,一些企业的平板出口亦较为可观。平板和真空管集热器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适合我国太阳能热水市场呈多元结构的市场环境。
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链结构合理,从配套材料、配件零部件和现代化设备供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制造链体系。另外,从研发、制造、销售到市场服务也形成了运营服务链体系,总就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