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关于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民营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在促进全区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全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民营经济如何进一步膨胀规模,提质增效,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此,我局组织力量,集中时间,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有关单位和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发展速度平稳较快,总量继续扩大。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1259亿元、增加值274亿元、1102营业收入1946.8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35.3%、22.1%、23.6%,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绝对值分别占到全市的36%、30.2%和34.2%,均居全市各区县第一。民营经济户数达到14980户,较2010年底新增1558户,增长11.6%,从业人员达到6.85万人。
(二)投资快速增长,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显现。广大民营企业重视技改投入,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速,增强了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2亿元,比2010年增长38.6%。一批工业大项目陆续投产达产,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显现。
(三)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快速膨胀,区域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冶金、化工、食品药品、木材、水产加工为主导的五大临港产业集群逐步扩大,产业链不断拉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2000万元)分别达到8家、11家、8家、8家和18家。2011年,五大临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967亿元,实现利税69.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85%和67%。海产品加工、木材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支持发展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目前,木材产业集群内加工企业217家,其中投资过亿元的加工企业7家,骨干企业18家,2011年进口木材360万方,加工400万方,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成为全国沿海最大的木材进口及加工基地。全区各类水产品冷藏加工企业100余家,水产品加工加工能力达60万吨。其中海洋仿生食品等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10家,是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冷藏加工基地。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和问题
近几年来,全区民营经济整体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今后经济发展趋势,我区民营经济也存在或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扶持措施滞后,政策落实不到位。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生产经营不同程度存在着困难和困难,需要政府给予强力支持。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设立了1亿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内其他区县也都相应设立了1000-3000万元不等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0.5-1亿元不等的“过桥还贷”资金。为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工业调整结构、科技进步,加快企业成长。国家、省、市都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且每年都进行大幅度增资,我市从2008年起也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增加到300万元。 上述有关资金我区一直还未设立。国家、省、市为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围绕金融、财税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由于督查力度不够,涉及到中小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工商、质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部分民营经济业户和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
(二)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载体建设不到位。近年来,部分镇街道都规划建设了中小企业园区,对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园区发展速度不快,层次不高,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区域聚集效应、特色产业优势、孵化作用不明显。
(三)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缺乏。近几年来,我市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的担保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2012年一季度,全市已取得金融许可证的信用担保公司12家,累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金额达78亿元。受担保企业户数2987家。目前我区准许营业的担保机构一家没有,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这与我区经济发展要求不匹配。
(四)软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全社会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氛围不够。二是部分职能部门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办事程序复杂,重管理、轻服务,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去管理和服务。三是有些部门对企业重执法、重收费,以收执法,以罚执法,引起部分企业的强烈不满。
(五)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民营经济大都为中小微企业,在发展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加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