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煜东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大多数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互相拮抗,主要起抑制作用。 如:在心脏:迷走神经起抑制作用,交感神经起兴奋作用 在小肠平滑肌:迷走神经增强其运动,交感神经抑制 这种安排,使神经系统从正反两方面调节效应器官的 活动,使之保持适合机体需要的工作状态。 有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一致的: 如:在唾液腺两者均促进唾液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的紧张性作用 有持续冲动传出。紧张性来源于中枢,因中枢不断接受外周信号传入。 切断迷走神经→心跳加快 切断心交感神经→心率减慢 效应器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刺激交感神经?抑制未孕子宫,兴奋怀孕子宫 自主神经系统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尤其在应急(如:剧烈运动、紧张、失血或寒冷)状态下表现更为突出:出现心跳加强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增高、支气管舒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糖原分解加速和血糖升高等现象。 作用: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调动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 急变,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安静时作用较强。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缩小、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能量的补充等。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肠神经系统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 脑干 下丘脑 边缘系统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C5水平断离脊髓动物,能完成以下反射: 血管张力反射: 维持血管紧张性,但体位性调节血压能力甚差 排尿、排便反射: 抓爬皮肤,可反射地排尿,膀胱排空不全 发汗反射: 损害性刺激可发汗;但体温调节性功能消失 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延髓 基本生命中枢,损伤时危及生命 吞咽、咳嗽、喷嚏、呕吐等反射整合部位 脑桥 前端1/3呼吸调整中枢 头端背外侧网状结构--逼尿反射中枢 中脑 瞳孔对光反射神经中枢 头端r.f 外侧被盖部--怒叫中枢:血压↑,瞳孔扩大 中央灰质背侧区--防御性血压升高 Horner’s Syndrome 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把内脏活动与躯体,内分泌功能联系起来成为重要的整合中枢 下丘脑主要核团 前部:视前区,前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 中部:背内侧核(DMH),腹内侧核 (VMH)弓状核,结节核 后部:下丘脑后核,乳头体核,三个纵区:室周区,内侧区,外侧区 下丘脑的功能 1.调节内脏活动,整合机体行为 一般内侧、腹侧 (如刺激 DMH VMH)常引起交感反应: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血压↑,瞳孔扩大,防御动作 较外侧(谷氨酸注入外侧区)常引起副交感反应,血压↓,瞳孔缩小 2.调节体温 温度变化→ 皮肤感受,血液温度变化→视前区、下丘脑前区→散热和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下丘脑和动机行为 摄食是动机性行为(motivated behavior) ,由下丘脑外侧神经元活动所激发。 下丘脑根据接受各种感觉信息,发出指令到效应器官,完成调节,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周煜东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情绪(emotion) 情绪与内脏反应 James-Lange情绪学说 情绪体验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反应。 “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William James 情绪是一种内脏的反应 ——Carl George Lange 内脏反射的途径 高级神经精神活动(如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所诱发的内脏反射 各种感觉刺激所伴发的内脏反射 内脏活动和内脏环境改变所引发的内脏反射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Bichat 1802 动物性生命 (指躯体功能,骨骼肌、感官活动) 植物性生命 (指内脏功能,包括气体交换、物质吸收等活动),为动植物共有的活动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 传入神经 Afferent 传出神经 Efferent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 thetic nerve 自主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