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九一八”事迹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2、去年的9月18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但它又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右图是一位同学在这天画的一幅画,你认为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A.月映华夏魂腾飞中国龙 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 C.雄鸡舞蝉娟两岸一家亲 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 3、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副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速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4、“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5、右图这则新闻所反映 的历史事件 A.表明日本把侵略魔爪 再度伸向了中国东北 B.是逼蒋介石抗日的爱国行动 C.标志着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6、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台儿庄战役 7、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团结抗日D.和平建国 8、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经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这一事件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寻访古迹、实地考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古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2]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3]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 [4]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A.[1][2] B.[3][4] C.[1][4] D.[2][3] 10、“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党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上面有国民党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孙中山 11、关于西安事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逼蒋抗日 B.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 D.意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2、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1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14、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5、苏州某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16、江泽民称张学良将军为“伟大的爱国者”,以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功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A.国民党B.共产党C.中华民族D.日本 17、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图3是我国军队在某一时期的肩章,这一时期是 A.十年内战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9、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20、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