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转型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快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转型思考
[提要] 重钢环保搬迁,重庆市大渡口区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对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进而提出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转型;观念;规划;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快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日
一、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背景
2011年9月22日,历经近120年的重钢即将熄灭最后一锅“炉火”,这标志着重钢大渡口厂区的钢铁生产主流程全面停产。在大渡口区扎根了73年的重钢实现了环保搬迁,对因重钢而生的大渡口区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重钢作为大渡口区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它的搬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渡口区乃至重庆主城区的大气环境,使主城区人们呼吸上了更新鲜的空气;从另一方面讲,重钢作为大渡口区“资历最老”的支柱企业,对大渡口区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都有很大的影响。重钢环保搬迁后,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土地资源,让其确确实实改善人们的居住水平,提高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都是摆在大渡口区面前的任务。
二、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城市的发展都是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程,城市发展伊始,由于受当时人口数量、生活习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规划可能不太合理甚至没有规划,这就导致了城市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大渡口区近几年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重钢环保搬迁,大渡口区进入了真正的转型发展时期,人们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期望也很高。但大渡口区的城市格局很大程度上都印有重钢的影子,原来看似合理的城市规划已不能满足大渡口区整体规划了,因此在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人们的观念尚未实现真正的转变。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率先实现思想上的转型,才能以转型发展的思维看待大渡口的城市???型发展。很多人都知道重钢实现环保搬迁后,大渡口区的空气质量比以前好了,原重钢生产基地要另做他用。可能很多人在报纸、电视、网络上了解到大渡口区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涉及到要怎样具体参与到大渡口区转型发展中来,很多人都不清楚或者持冷漠的态度,甚至有的人怕触及自身既有利益,对转型发展持抵触的态度。
(二)城市规划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需求。1965~1995年的三十年,是大渡口区建区时期,处于大渡口区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当时辖区面积仅有7.46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务就是为重钢提供服务。按照该项任务而形成的城市规划,必然也是有利于向重钢提供服务。
1995年区划调整后至今,辖区面积扩大至103平方公里。大渡口区逐渐摆脱对重钢的依赖,开始了大渡口区独立的发展路程。尤其是近几年来,大渡口区提出了建设“六个大渡口”,经济、民生、文化、环境等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大渡口区起步比较晚,依赖重钢而生的城市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扩建新城区又成为大渡口区发展的必经途径。因此,大渡口区现今的城市面貌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格局:新建楼盘和危旧房、城中村共存,新建宽阔平整的道路与之前的狭窄的道路交织,新兴的商业圈未能覆盖到以前的老社区等等。也正是由于当前这种未形成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未合理预见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因而这种不完整的产业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城市面貌必然会影响大渡口的城市转型发展。
(三)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通常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按其服务性质可分为生产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机构。当前,政府加大对大渡口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更多投入了公共设施,但这还未真正形成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因此,要加快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就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突出前瞻性和系统性;必须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协调性、共享性,进一步优化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必须拓宽投资渠道,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从而建立统一、安全、高效、高标准的资源节约型基础设施体系。
三、加快大渡口区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城市转型新观念。城市转型是科学判断一个城市发展现状、发展特征而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市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城市转型发展。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包括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