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分层教学结题报告2015.7.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研究》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黄陵县职教中心小学部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推进以小班化教育为标志的基础教育变革,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重要课题。2014年7月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研究》,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教师汇报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学校生源不断递减,资源闲置,教育质量难以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受到制约。为此,县教育局提出在农村学校实施小班教育,我校有幸被选为首批实验学校,学校现有36名教师,102名学生,6个教学班,每班平均16人,形成了自然小班。
学校设施齐全,配置标准高,班额小,为实施小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根据我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分层教学”为突破口,确立了《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研究》为实验课题,于2014年7月申报并实施。
此课题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法,关注全体的同时关注个体,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小班化分层教学的核心内涵包括:小班、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
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班额学生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我们界定为25人以下。
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班级规模小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
相对大班教学,小班化分层教学有如下特点:1、教学时空大大拓展,上课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2、师生、生生之间接触交往的机会增加,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整合育人功能;3、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个别化教育,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4、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在农村小学推行小班化分层教学非常必要而且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
1、教育均等
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体现在教学中,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小班化分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之一。
2、以人为本
十八大强调要把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上来,教育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相一致。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的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分层教学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始终。
3、因材施教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小学任何阶段,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几乎都参差不齐,而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由于小学发展的不均衡,学生来源不同,接受的教育也有所不同,更是决定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掌握程度出现一定差异。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正是倡导这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对学生发展的正确期待,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自主发展。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强调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二)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教育公平理论。小班化分层教学侧重在教育过程上更充分地体现教育公平原则,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满足家长要求子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