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士学位论文___基于3s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doc

发布:2017-01-19约6.83万字共1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 3S 技术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以祁连山黑河源区为例 摘 要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是是对湿地生态系统所处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通过湿 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状况、湿地生态系统面 临的压力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反应,从而为制定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该区黑河源区的特殊 地理位置,奠定了它成为黑河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特殊地位。同时, 它又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湿地生态景观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景观的缩 影,因此分析和研究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对湿地生态系 统进行健康评价,这对研究整个黑河流域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 3S 技术为手段,利用 1999 年、2006 年和 2009 年 TM 遥感数据,建立 解译标志,配以野外调查,提取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景观信息,从斑 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类型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青海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景观的 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评价原则,选取 PSR 模型,结合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获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需的各种指 标因子,采用相对综合评价方法,对祁连山黑河源地区 1999—2009 年的湿地生态 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1)从 1999—2009 年研究区内的斑块数(NP)从 591 个增加到 710 个,10 年来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加;1999 年和 2009 年的景观形状 指数分别是:3.07%和 3.28%,景观形状指数变大,说明景观斑块的形状不规则, 易受到人类活动、自然条件的影响;从 1999—2009 年整个景观平均斑块分维数的 值从 1.21%减少到 1.16%,说明本研究区的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修正多样性 指数从 1999 年的 0.73%增大到 2009 年的 0.9%,反映研究区内整个景观的破碎化 程度在增加。 (2)1999—2006 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CEI)为 0.47;2006 年—2009 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CEI)为 0.6。1999 年—2006 年祁 连山黑河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级为Ⅲ级(0.4~0.6),生态结构比较合理, I 系统尚稳定,外界压力较大,接近生态阈值,但敏感地带较多,己有少量的生态 异常出现,可发挥基本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可维持应迅速,可持续;2006—2009 年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级为Ⅱ级(0.6~0.8),生态系统结构合 理、格局尚完整,系统活力较强,外界较小,无生态异常,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较 完善,系统尚稳定。由此可以看出 2003 年祁连山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加以合理 管理以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转好的趋势,因此应加以不断保护和合理利 用,使得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这一重要的“地球之肾”,在维持母亲河黄河的生态 安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藏区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根据 1999 年—2006 年,2006 年—2009 年的湿地生态系统评价结果,对 祁连山黑河源区湿地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祁连山黑河源区,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PSR 模型 II Assessment on Wetland Ecosystem Based on 3S Image--Taking the Heihe Rive Source Qilian Mountains as an Example Abstract Wetland ecological health 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system is in one kin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tate. Through the wetland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can understand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ondition,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pressure and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produces reaction, so as to formulate wetl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measures pr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