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兽医学藏象学说》课件.ppt

发布:2018-07-27约1.94千字共1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藏象学说;脏 腑 ;中兽医把动物的解剖生理病理过程统称“藏象”。;藏象学说;第一节 脏 腑;五 脏;;;㈠ 心; 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 若心火旺,则目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2)心主神明(心藏神); 心主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 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信息,进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3)心在液为汗;(4)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5)心在窍为舌; 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㈡ 肺; 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左右各一,在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1)肺主气、司呼吸; 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肺不断的呼浊吸??,吐故纳新,从而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司呼吸;(2)主宣发和肃降;肺主肃降;(3)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5)肺在液为涕;(6)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7)肺在窍为鼻;㈢ 脾; 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刀镰。脾与胃同居中焦,是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在五行属土,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1)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2)脾主升清;(3)脾主统血;(4)在液为涎;(5)在体合肌肉,主四肢;(6)在窍为口,其华在唇;㈣ 肝; 肝,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中属木,主动、主升。肝与胆关系密切,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肝与胆互为表里。;(1)肝主疏泄;调理气机;调理脾胃;调节情志;调节生育功能;(2)肝藏血;(3)肝在志为怒;(4)肝在液为泪;(5)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6)肝开窍于目;㈤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为“先天之本”,五行属水。 与膀胱相为表里。;(1)肾藏精; 狭义之精,是指生殖之精。; 肾中所藏之精,其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一是来源于动物出生后,机体从饲料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称为 “后天之精”。;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肾阳到达全身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则变为该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阳。所以,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肾阳衰,则全身之阳皆衰。;(2)肾主水 ;(3)肾主纳气 ; 《难经·四难》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4)肾在志为恐;(6)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7)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前阴有排尿和生殖的功能,后阴有排泄粪便作用,均需肾的气化才能完成。若肾精气不足可出现遗精、遗尿、早泄、尿清长、尿频、尿少等症。;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一)胆; 1.贮存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二)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三) 小 肠; 1.主受盛和化物;(四) 大 肠;传化糟粕——变化和传导; (五) 膀 胱;贮尿和排尿——开合; (六) 三 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1.通行原气; 第二节 气、血、津液 ; 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 一、气 ;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功能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 5.气化作用 ;(四)气的运动形式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2.宗气 ;3.营气 ;3.卫气 ; 二、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功能 ;(四)血的运行 ; 三、津 液 ;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 主要是通过胃的“游溢精气”。小肠的“分清别浊”,大肠的吸收,其清者经脾运化,即为津液,散精于肺而布散全身。 ; (三)津液的功能; 四、气、血、津 液 之间的关系 ; (一)气与血的关系;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