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_王子宇_译1.ppt

发布:2017-11-10约2.13万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短路线 开路线 xC=0.53 xL=2 xC=0.53 xL=2 例3.5 工作在3GHz终端开路的50Ω传输线,vp=0.77c,求出形成 2pF和5.3nH的线长度。 xC=0.53,xL=2,λ=vp/f=77mm,d1=13.24mm,d2=32.8mm 解:根据3.16和3.18式:d1=13.27+n38.5mm,d2=32.81+n38.5mm 0.25 0 0 0.176 0.25 0.422 0.176 0.422 * 短路线变换: 0 同理, 感抗条件: 求出线长: 由2.72式,容抗条件: 求出线长: 同前,不过起始点是从Γ= -1(因为zL=0)顺时针旋转上右图 由于开路线周围温度、湿度及介质其它参量的改变,保持 理想的开路条件是困难的。实际应用中短路条件是可取的,但 在很高频率或者当用通孔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时,也会引发附 加寄生电感而出问题。 * 3.3 导纳变换 从归一化输入阻抗倒置: 导纳在Z-Smith圆中最直观的显示是在复Γ平面上旋转180 ,P80 其辅助办法是将Z-Smith圆图旋转180 得到Y-Smith圆图。 O O yL=0 ZL=0 电感区 电容区 电感区 电容区 短 路 线 开 路 线 开路线 短路线 * 3.4 元件的并联和串联 f=4GHz jb=j0.16 f=500MHz Z0=50Ω C=1pF jb=j1.26 jb=-j0.2 f=4GHz f=500MHz jb=-j1.59 Z0=50Ω L=10nH 3.4.1 R和L的并联 3.4.2 R和C的并联 R Yin L Z0 C R Zin Z0 L R Zin Z0 R Yin Z0 C 3.4.3 R和L的串联 3.4.4 R和C的串联 * B C D E A bB=0.5 gA=gB=1.6 rD=rE=1 rB=rC=0.4 gC=gD=0.5 xE=0 bB=1.2 xC=0.8 3.4.5 T型网络 RL Zin L1 C ZL 31.25Ω L2 3.98nH CL 4.38nH 2.39pF 1.91pF yD=yC+j Z0=0.5+j0.5 对应D点 zD=1/(0.5+j0.5)=1-j1 设:Z0=50Ω,f =2GHz。 则:gL= Z0/RL=1.6 对应图中A点 CL ω bL= Z0=1.2 对应图中B点 yC=1/(0.4+j0.8)=0.5-j1.0 L2 ω zB=zL=1/(1.6+j1.2)=0.4-j0.3 zC=zL+j /Z0=0.4+j0.8 对应C点 CL ω zin=zE=zD+j /Z0=1 对应E点 Zin=Z0=50Ω L1 ω * 习 题 三 3.2 在Smith圆图上标出下列归一化阻抗和导纳, 并求出对应 的反射系数和SWR: (a) z = 0.1 + j0.7 (b) y = 0.3 + j0.5 (c) z = 0.2 + j0.1 (d) y = 0.1 + j0.2 3.3 一终端短路50Ω传输线段, 工作在1GHz, 相速度是光速的 75%, 用分析和Smith圆图两种方法确定为获得5.6pF电容 和4.7nH电感所需要的最短线长. 3.1 一负载 ZL= 150-j50Ω与特性阻抗Z0= 75Ω, 长度为5cm 的传输线相连, 波长为6cm, 求(a)输入阻抗, (b)工作频率 (假定相速是光速的77%), (c) SWR. * 第4章 单端口和多端口网络 网络模型可以大量减少无源和有源器件数目;避开电路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效应;简化网络输入和输出特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不必了解系统内部的结构就可以通过实验确定网络输入和输出参数。 4.1 基本定义 多端口 网络 - i4 + v4 单端口 网络 - i1 + v1 - iN-1 + vN-1 双端口 网络 - i2 + v2 - i1 + v1 - i1 + v1 - i3 + v3 - iN + vN - i2 + v2 4 端口 N 端口 2 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