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ppt课件_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重医大附一医院急诊科 (小讲课) 教学目标 识记:1、心搏骤停的定义、心电图类型 2、心肺脑复苏的分期与步骤 理解:1、复苏药物的应用 2、脑复苏的意义与措施 应用: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现场心肺复苏术 3、复苏有效和终止的指征 一、概述 一、概述 二、心搏骤停 1、定义 心脏骤停——又称心源性猝死 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 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 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 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2 心脏骤停的类型 ?心室颤动(室颤) ?心电-机械分离 ?心脏停搏(心室静止) 心电图表现: 室颤多发生于心源性猝死,尽早除颤,复苏成功率高 3 病 因 3 病 因 一 心源性原因:冠心病(心梗) 二 非心源性原因: 1 呼吸停止:窒息 2 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3 药物中毒或过敏 4 电击、雷击或溺水 5 麻醉和手术意外 6 原因不明 4 心博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最早出现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音消失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很快停止 瞳孔散大 面色苍白或紫绀 5 心搏骤停诊断 ●意识突然丧失:最早出现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搏骤停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10-20秒钟 意识丧失 20-40秒钟 呼吸停止 60秒钟 瞳孔散大 1分钟以上 脑细胞损伤 4-6分钟 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死亡 三、心肺脑复苏 定义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紧急 医疗救治措施, 脑复苏术(Cerebral)——在复苏心肺功能的早期即加强脑保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脑的功能,即resuscitation),二者合称为心肺脑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口对口人工呼吸 构成了现代CPR的三大要素。 2005年1月在美国达拉斯,修订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面世。 心肺脑复苏的分期与步骤 分期 :三期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 life support 1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 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其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4min) 包括:心搏骤停的判定 畅通呼吸道(A)、人工呼吸(B) 建立有效循环(C)、除颤(D) 目前观点认为,现场即刻开始实施A、B、C复苏措施是心肺脑复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而把第一期A、B、C三个步骤归为现场心肺复苏术(CPR技术)。 判断心搏骤停 实际中,意识丧失成立即可判断 复苏体位:平卧于硬板床上,立于病人右侧。 1 基础生命支持 ●A (airway) 保持气道通畅 仰面举颏法 托下颌法 上呼吸道梗阻——口咽部异物清除 托下颌法 建立人工气道(口咽导管 气管导管) 评估呼吸: 一看胸腹部起伏 二听患者的呼吸音 三感觉有无气流 评估意识:轻拍两肩膀呼叫病人 注意判断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5~10秒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呼吸支持) 1 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 频率:成人10~12次/分; 儿童15次/分; 婴幼儿20次/分 3 口对人工气道 (口咽导管、气管导管) 4 皮囊—面罩通气 C (circulation) 恢复循环 首先应判断有无脉搏:5~10秒 胸外心脏按压 心泵学说 胸泵学说 胸外心脏按压 ●体位:立于右侧,去枕平卧,背垫硬板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 手法:双手掌根重叠,双手指并拢或互相握持,只以掌根部位接触胸骨,不离胸 。 1)手臂要伸直,身体前倾,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