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课件》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历史沿革 193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中第四首《八路军进行曲》。 解放战争时期改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25日,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其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郑律成 郑律成(1914.8.13 - 1976.12.7),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他被誉为“军歌之父”。[1]? 1933年,郑律成来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人的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开始了一边革命,一边学习音乐的生活。1939年,郑律成创作《延安颂》一举成名,并于193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50年,郑律成正式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定居北京。1976年因病去世。 2009年,郑律成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赏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①欣赏此曲后的感受(振奋人心) ②欣赏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③ 分析开头的旋律: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 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 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 ④ 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听”) 5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拉德茨基进行曲 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斯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斯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背景材料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拉德茨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由于此曲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人们就喜欢起这支曲子来,至今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所作的圆舞曲,节奏活泼,切分音和休止符应用巧妙。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就有152首。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有三个儿子都是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为分清他们父子,后来人们在父名前加上“老”字,以示区别。 老约翰·施特劳斯 认识西洋乐器 乐器分布图 比较乐曲 此曲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著名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国外的进行曲,认识了管弦乐队,希望大家在课下对进行曲在进行一些调查。 * 听音乐思考 郑律成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