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的3年中考时政“十八大”专题:主题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中考时政“十八大”专题报告全剖析
主题七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摘要一: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Pl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命题点全搜索】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6.和谐社会的要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全角度命题】
1.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在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的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1)根本原因: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或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现。
(3)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4)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达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经济的繁荣成果。
(5)有利于巩固社会的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7)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等。
6.如何才能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等。
更多资料联系旺旺:wujinbing123456 qq 378459309
摘要二:社会保障制度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新提法解读】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