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与小组学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效课堂”与小组学习
一、学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学习小组长定位:
学习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
学习小组长要求:
① “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学习小组长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
学习小组长职责:
①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和展示。
②帮助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检查清底子。
③检查《成长日记》的落实。
④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
⑤记录好每天《积分记录》。
小组成员积分评价指标:
成长日记的使用(0 -2分) 课前准备(0 -2分) 课堂参与度(0 -5分)
课堂、自习纪律(0 -2分) 作业完成(0 -2分) 学习档案的使用(0 -2分)
卫生状况(0 -2分) 其它方面(0 -2分)
参考上述8项指标每日对小组成员打分量化。
每周六统计好小组成员一周成绩,在小组会上总结点评。
组建原则:
①科学划分,六至九人一组,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B、C三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
②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③都有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
分工和责任:
①每小组设常务组长、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
②常务组长抓学习,常务副组长抓常规,分工合作。
③学科组长每科一名,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用以调动、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评价:
①学科班长负责本学科各小组的课堂评价,周六反馈值周班长,评选每周优秀学习小组。
②每周进行一次展示之星和助人之星的评选活动。
③评价形式多种多样,除课堂评价外,作业、检测、每日常规等也进行小组评价。
二、关于高效学习科研小组的建设
小组组成:任课教师、学科班长、班内学科成绩最优秀的五——六名同学。
小组作用:建立以学科学习班长为组长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成为师生共赢、教学相长的战斗小分队。
科研小组职责:
①每周召开一次科研小组研讨会,学科班长组织,反馈同学们在近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给老师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师生共同商讨达成解决办法。
②在课堂上帮助B层、C层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主动展示、点评和拓展。
③在课下检查各小组笔记本的整理、典型题目本的整理,组长负责协调每天各科的作业量。
④定期举行一些学科活动。
任课老师职责:
①按要求每周参加一次研究活动,虚心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②利用与科研小组成员每周碰头机制及时给小组成员加“营养餐”,把科研小组成员培养成本学科骨干。
③发挥好引领、指导和组织作用。班主任定期组织高效学习科研小组长培训会,年级定期组织“高效学习科研小组长论坛”。
三、高效课堂与小组学习
总体要求:每堂课都要设计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贯穿课堂始终,自学、讨论、展示和最后的反刍及自习巩固都要扣紧学习目标一一开展 。
小组长要真正发挥作用,小组要真正合作学习。
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展示省时高效,点评透彻,时间合理分配收放自如。
课堂“三量” (容量、训练量、思维量)高,每堂课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大板块,推进过程紧凑。
1、学习目标:课堂的方向盘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
①一定要展示,要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学习期间不能擦掉。
②表述准确,老师讲读,布置任务,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③各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
④老师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中间和最后要回扣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
①先自学再讨论,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学探究、交流。
②一定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
③变学案为“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有层次,由浅到深逐层深入的设置问题。
④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3、合作探究:
①小组讨论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3个不同的层次中一对一地讨论,第二步分档次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
②小组长搞好控制,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展示,组织并安排所有问题的解决,不浪费一分钟,确保高效且有深度。
③讨论的时间要充分,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讨论;不能漫无边际地讨论,做到收放自如;次数要适当,一般是集中讨论一次。
④ 分层立体布置任务。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⑤教师一定要即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展示做准备,不能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