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林下种植油用牡丹技术和其发展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阳市宛城区林下种植油用牡丹技术及其发展建议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不但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多样化需求,而且还要使林农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林下种植油用牡丹应用效益的观察研究,总结出适合南阳市宛城区的油用牡丹栽植技术,并提出了宛城区油用牡丹种植的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用牡丹;林下种植;栽培技术;发展建议;河南南阳;宛城区
中图分类号 S68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78-01牡丹是多年生小灌木,其具备较强的抗寒性、抗旱性,生存能力强,盛花盛果期长达40多年。油用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高的种的统称。近几年来,人们研究发现牡丹籽的含油率可达到20%以上,其中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26%,α-亚麻酸含量尤为丰富,达到42%以上。长期食用牡丹籽油可以对血脂、血压以及胆固醇过高症状起到明显缓解,是一种可放心食用的健康油
1 宛城区油用牡丹种植背景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宛城区林业局于2008年编制了《宛城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争取对林下农业进行政策性支持,推动发展林下药材种植业来增加林地收入。2010年宛城区众森林业合作社在宛城区黄台岗镇退耕还林区域杨树林下种植牡丹等中药材近66.67 hm2。经过几年的尝试探索,2013年众森林业合作社种植的牡丹品种都获得了成功,种植面积扩大到333.33 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林下种植油用牡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在品种的选择方面,推荐优选凤丹品种,也可以考虑紫斑牡丹,上述品种具备出油率高、结籽量大、生长势强以及适应性广的特点
2.2 选地整地
油用牡丹喜沙质土壤,对排水、透气性要求较高,因此其种植选择高燥通透的地块为宜,pH值应当控制在6.5~7.5范围内。土壤深翻30~45 cm,施用饼肥1 800~2 250 kg/hm2,并配合施用复合肥450~600 kg/hm2作为底肥。为了有效毒杀土壤中的害虫,在整地时同步施入辛硫磷颗粒剂150~225 kg/hm2以及多菌灵等杀菌剂60~75 kg/hm2
2.3 适期栽植
9月中上旬至10月中上旬是油用牡丹的最佳栽植时期。种苗通常选择二至三年生凤丹实生苗,并在栽植前用福美双800倍液浸泡5~10 min,随后晾干便可进行栽植[1]
油用牡丹定植时密度控制在45 000株/hm2左右为宜,株行间距一般为45 cm×50 cm。对于一至二年生种苗来说,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提高地块利用率,其密度保持在82 500株/hm2左右即可,株行间距为25 cm×50 cm。1~2年后待种苗长大后,应当进行适当疏苗管理,建议每隔1株移除1株,被移除的植株可以用作新建油用牡丹基地,亦可作为观赏牡丹嫁接所用砧木
栽植前要挖好地沟,地沟宽度为5~10 cm,深度为25~30 cm,在地沟两端各放入1株牡丹苗,确保根部舒展,且颈部低于地面2~3 cm为宜,放好苗木后覆土踩实,为了达到保湿保温的目的,栽植后按行封成高10~20 cm的土埂[2]
2.4 田间管理
一是深翻锄地。为了确保油用牡丹健康生长,实现增温保墒、灭除杂草的目的,需要在其生长期内勤锄地,并在开花前深翻地5~8 cm,开花后进行2~4 cm浅锄。二是合理追肥。对于油用牡丹来说,栽植首年不需要追肥,自第2年起每年追肥2次,分别在春分前后以及入冬前进行,第1次施用复合肥450~750 kg/hm2,第2次施用饼肥1 800~2 250 kg/hm2及复合肥600~750 kg/hm2。三是适时浇水。牡丹不喜水涝,不宜频繁浇水,更不要形成积水,在特别干旱的时候进行适当浇水即可[3]。四是及时清理落叶。待10月下旬叶片干枯落地后,应及时清理带出园地,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彻底清除病虫害残留物
2.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最早始于2月中上旬,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具体如下:2月中上旬通过喷施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病虫防治,药物应覆盖整个地面;3月初期通过撒施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用量以150~225 kg/hm2为宜;到了开花前期7 d左右,通常在4月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进行防治;自5月下旬起,每隔15 d喷施1次百菌清、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杀菌剂700倍溶液[4]
3 发展建议
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前景,其具备较强的抗旱性、耐寒性,且适生能力强,可以在土壤贫瘠、干旱寒冷、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种植,在带来显著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可以将油用牡丹用于低产林改造、荒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