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模考块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二阶段性测试题(一)2010。09
本试题分单项选择和综合题两部分。单项选择共60题,60分;综合题共3题,40分。单项选择题涂在答题上,综合题写在答案页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
(2010·合肥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A.资金 B.劳动力C.信息 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A.矿产品 B.粮食C.工业制成品D.技术
阅读材料,回答3~6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
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8.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2009·上海高考)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回答9~11题。
9.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11.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黄淮海地区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 )
A.土壤盐度太高 B。冬季风太强 C。生长期太长 D。降水变率大
13.现在,上海市郊已形成了种子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小宗经济作物等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 )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2010·马鞍山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
C.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
D.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
15.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