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编译原理》编译原理作业集-第一章-修订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引 论
本章要点:
1. 正确理解什么是编译程序;
2. 了解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3. 熟悉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框图;
4. 了解编译程序的构造过程和构造工具。
本章目标:
1. 掌握本章的“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编译前端与编译后端”等基本概念,并能在以后的学习熟练运用;
2. 掌握T形图表示。
本章重点:
1. 概念比较:编译程序、解释程序;诊断编译程序、优化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可变目标编译程序;编译前端与编译后端;
2. 编译工作过程的五个阶段;
3. 编译程序总框;
4. 编译程序“移植”。
本章难点1. 编译程序“移植”;
一、单项选择题:1. 如果一个编译程序能产生不同于其宿主机的机器代码,则称它为: 。
a. 诊断编译程序b优化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可变目标编译程序
2.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 。
a. 机器语言程序或高级语言程序 b. 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程序c. 汇编语言程序或高级语言程序 d3. 下面的四个选项中,__________不是编译程序的组成部分。词法分析程序 代码生成程序设备管理程序 语法分析程序. 从编译程序的角度说,源程序中的错误通常分为 两大类。
a. ; b. 语法错误; c. 编辑错误和诊断错误; d. ;、填空题:1.我们有时把编译程序划分为编译前端和编译后端。前端主要由与 有关但与
无关的那些部分组成。
2.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 ;输出数据是 。
. 描述程序设计语言词法的有效工具是 。
6. 编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检测出错误,其中,绝大多数错误在_______ 阶段检测出来的。
7. 为了使编译后的Java程序从一个平台移到另外一个平台上执行,Java定义了一种称为ByteCode的虚拟机代码。只要实际使用的操作平台上实现了执行ByteCode的Java解释器,这个操作平台就可以执行各种Java程序。这就是所谓Java语言的 。
8.在一个程序设计环境中, 起着中心作用。连接程序、调试程序、程序分析等工具的工作直接依赖于它所产生的结果。
二.答案:1. 源程序,目标机;2. 源程序,目标程序;、判断题:在编译过程中,既可以将几个不同的阶段合为一遍,也可以把一个阶段的工作分为若干遍。( )
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都是可执行的程序。( )( ). 为了让编译程序可改变目标机,通常需要一种良好定义的中间语言支持。
6. 汇编器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 ( )
7. 许多编译程序在识别出语法单位后并不真正构造语法树。 ( )
8. 取编译程序前端改写其后端以生成不同机器上的目标代码,目前技术上还难以实现。( )
三.答案 1. √;2. √; √;、名词解释:1. 诊断编译程序、优化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可变目标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的“遍”
. 程序设计环境答案:诊断编译程序优化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可变目标编译程序
五、简答题:1. 什么是编译程序的“遍”?
2. 编译程序、解释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有什么区别?
3. 前端编译和后端编译是如何划分的?如果机器A上已有一个用A机器代码实现的某高级语言L1的编译程序,则可以用L1编写另一种高级语言L2的编译程序,画出这个实现过程的T形图表示。如何采用“移植”的办法,利用A机器上已有的高级语言L编写能够在B机器上运行的高级语言L的编译程序?画出T形图表示。答案:编译程序前端编译和后端编译是如何划分的?编译前端编译后端
6.
编译原理作业集-第一章
3
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张发存编写 5:58:58 PM2/26/201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