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全身应用.ppt

发布:2018-12-20约1.89千字共1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 医学CT成像 螺旋CT的概念 常规CT扫描采用停-进原则,即CT扫描采集数据时,病人扫描部位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次扫描采集结束时检查床移动至下一层面,再进行第二次扫描采集数据。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扫描只能产生一幅横断面图像。与常规CT不同,螺旋扫描时病人躺在扫描床上以恒速通过CT机架,同时X线球管连续旋转并曝光,这样采集的数据分布在一连续的螺旋形空间内,所以螺旋CT扫描又称容积CT扫描. CBCT容积扫描(Volume Scan)模式图 美国GE16层螺旋CT简介 我院投资近五百万元引进美国GE公司最新16排螺旋CT,是目前敦化市唯一一台高档容积CT。其速度快、精度高、配置全,图像高度清晰。X线吸收量小、具有无创、高效、精确、智能、立体等特点。 多-层数多、检查项目多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各系统的检查。具体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及骨关节、眼耳喉鼻及头面部等部位。 快-快速、高分辨。 大范围扫描,短时间内完成全身CT检查,可应用于健康体检及疾病筛查。5秒钟扫描完成一个器官,10秒钟扫描完一个部位,极大的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年老体弱的患者同样可以完成高质量的CT检查。扫描精度高,直接3D扫描,层厚可以达到0.625mm,图像更加清晰,“捕捉”早期恶性肿瘤、微小血管病变,精准定位、定性。 好-最好的图像质量。真正三维立体成像,逐层显示软组织和骨性结构,可以将病变的血管“拉”出来观察,能够做到“剥皮、去骨”。尤其适用于头颅、颌面部、脊柱、骨关节等部位三维结构的显示。结肠、支气管、血管仿真内窥镜无创检查可获得近似于内窥镜检查的效果。CT灌注成像技术,真实反应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脑中风、体部肿瘤等,能从整体上评估器官微血管灌注的变化,从而对实质脏器及其疾病进行全面分析诊断。 低—辐射低。 低剂量、低消耗的绿色CT,X线辐射量更小,检查更加安全。可用于老年性疾病、有家族史、高危人群普查及健康体检. 螺旋CT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 螺旋CT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CTA 评价缺血区供血动脉情况 三维重建多方位动态观察 很好显示血管壁钙化情况 操作简单、快速、无创伤 微小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脑 梗 死 螺旋CT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 美国GE16层螺旋CT让呼吸系统完美成像 ———低剂量螺旋CT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 低剂量CT肺部扫描的优越性。相对X线胸片而言,普通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已勿庸质疑。但因筛选人群每年均须接受CT扫描,累积辐射剂量较大则需成为解决的问题。应在不影像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多数研究者已证实,低剂量CT扫描用于肺癌、肺结核、尘肺等高危人群的筛查是相当有优势的,首先是在发现和判别病灶方面优于常规胸片。其次是低剂量CT扫描技术已基本能满足胸部CT平扫的诊断要求,在疾病的 检出和定性方面已能与常规剂量扫描一致。低剂量CT图像并未降低肺实质、弥漫性病变的图像质量,未降低CT图像的信噪比,能检出5mm以上的肺部小病灶,叶段支气管全部显示。因此可检测起源于支气管的小肺癌,同时能清晰显示肺部炎症、纵隔淋巴结肿大,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的要求。 近几年,日本及美国的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是检出肺癌最有效的影像方法之一,其发现率较胸片提高了2~8 倍不等。采用低剂量CT对肺癌进行筛选,肺部结节和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为16.1%,较DR胸片检出率的7.1%提高了两倍以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肺结节,DR胸片的检出率为28.3%,低剂量CT的检出率为71.7%,提示低剂量CT对于检出肺部小结节较胸部DR更有效。 螺旋CT在腹部的应用 口腔科 C L E O C L E O 肾内科 C L E O 先天性球性动脉瘤的发生率 前交通动脉瘤 瘤径=1mm RMCA狭窄 颈动脉狭窄 C L E O C L E O Debakey Ⅰ型 * * Allan Macleod Cormack 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是最早出现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1972年 第一幅临床CT图像 CT图像重建的数学原理——二维或三维物体由投影的无限集合可重建图像 C L E O 20cm 15cm 20cm 15cm C L E O C L E O C L E O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