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术(经口)、评分标准.pdf
气管插管术(经口)、评分标准
一、目的
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或气管内给药。
二、适应证、禁忌证
适应证:全身麻醉;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
抑制需机械通气者;新生儿窒息复苏。
禁忌证:胸主动脉瘤压迫或侵犯气管者;喉水肿。
三、实施要点;
1.患者取仰卧位,肩部略抬高,头后仰,使口、咽、喉三条轴
线尽量呈一致走向。
2.先用复苏囊进行辅助通气1-2分钟,以改善缺氧。
3.如牙关紧闭或意识清楚可用西地泮镇静,必要时使用肌松
药。
4.术者立于患者头侧,以右手强迫病人张口。
5.左手紧握喉镜柄,镜片经病人右口角置入,并同时将舌体推
向左侧,以免舌体影响镜片右侧视野,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适度
后仰。
6.将镜片移向中线,并轻轻向前推进,暴露悬雍垂、咽腔,见
到会厌,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
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
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7.根据年龄、体重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及插管深度。
新生儿导管内径选择及插管深度
新生儿体重(g)导管内径(mm)唇-端距离(cm)
≤10002.56~7
~20003.07~8
~30003.58~9
30004.09~10
1岁以内导管内径4.0~4.5mm,深度约12cm,2岁以上可用公
式计算:
导管内径(mm)=年龄(岁)/4+4;深度(cm)=年龄(
岁)/2+12。因个体差异,需另备较计算值大及小0.5mm的
导管各1根,以备视声门大小更换。
有套囊导管主要用于年长儿,新生儿及幼婴选无套囊导管,通常应
用带套囊导管的内径比无套囊导管的内径小0.5mm。
8.右手1-3指捏住导管尾部,按弧线路径经口送入咽腔,
在明视下通过声门,轻柔地插入气管,插入初始深度约过声门
2cm为宜,然后根据左右肺呼吸强度再进行调整,拔出管芯。
9.放置牙垫(根据需要),取出喉镜。
10.接复苏囊,进行正压通气,听诊双肺,如发绀缓解,胸廓
起伏,两肺呼吸音一致,说明插管成功,深浅合适;如发绀不缓
解,胸廓不起伏,听诊腹部进气声大于胸部,患儿仍能发声,说明
误入食管;如发绀缓解,胸廓有起伏,但听诊右肺呼吸音强于左
侧,说明插管过深,可将导管缓慢退出,直至两肺呼吸音一致。确
定导管位于气管内,且深浅合适后,向套囊内充气以固定导管,并
用胶布固定导管和牙垫,连接呼吸器或呼吸机施行呼吸支持。
四、注意事项
1.直镜片主要用于新生儿及幼婴,弯镜片适用于新生儿以外的
任何年龄。
2.导管插入声门必须轻柔,避免使用暴力。
3.勿反复试插,如30s内未成功,患儿有发绀、心率下降,
应暂停,给予正压通气,待缓解后重新插管。
4.稳妥固定导管。
5.插管后及时拍胸部X线片,明确导管位置,正常于第2~3
胸椎。
五、评分表
项目操作内容标准分扣分
1.发现情况迅速到位1不及时-1分
2.备物:喉镜、气管导管、金属管芯、套囊充8缺一项-0.5分
准
气注射器、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