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2009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1事1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4
凉州区2009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总结
2009年我区被列为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后,根据甘肃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的通知》(甘农税改[2009]6号)文件精神,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制定试点方案、确定试点对象、规范议事程序、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组织项目建设、区上实地检查验收等措施,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2009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概况
2009年我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分二批组织实施。第一批确定100个项目,第二批确定93个项目。两批项目共涉及37个乡镇,1个生态建设指挥部,193个村民委员会,1752个村民小组。受益人口大38.8万。组织实施的193个项目中,其中修建及维护村组道路项目142个,共458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项目17个,共228061米;环境卫生整治项目5个,共11648.9平方米;村级文化阵地建设项目8个,共4805.84平方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U型渠)项目5个,共30公里;植树造林项目1个,共800700株。受益人数达193704人,筹资人口数189552人,筹资金额262.5万元,筹劳人口数112562人,筹劳总额771531个,每个工折资20元,共折资1543.1万元,财政奖补资金1075.68万元,整合其他支农资金643.95万元。
二、具体做法
我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坚持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以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解决村民迫切需要并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议事尊重村民意愿,使大多数村民能直接受益,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推动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制定试点方案。根据国家和省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在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阳光操作、财政奖补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愿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并结合我区现状和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公益事业,围绕村内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小型水利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建设内容,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财政奖补措施、工作程序、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征求各方面意见、专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凉州区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凉政办发[2009]253号),并下发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2009年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一次开拓性的创新工作,政策性强、程序严密、工作面广,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全区38个乡镇,448个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为了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上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为组长,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税改、财政、农牧、农办、水务、交通、城建、卫生、环保、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担负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宣传引导、管理监督等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乡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负责本乡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开展。村级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民主议事,鼓励和引导村民积极筹资筹劳,实施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税改、财政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奖补资金的运行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群众自筹资金和奖补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确保试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进行。
(三)确定试点对象。为了切实做好试点工作,在确定试点对象过程中,我区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制,由区新农村办公室结合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步确定项目实施范围,按照“一事一议”程序首先由村民委员会提出项目实施方案,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人民政府统一汇总,新农办拿出初步意见,并填写《武威市凉州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审批表》。截止2009年10月20日全区共有38个乡镇的146个村提出了书面申请。区税改办、减负办根据“一事一议”有关政策,提出了六条审核标准,即:议事范围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核;筹资筹劳超上限标准的不予审核;超过财政奖补比例的不予审核;2008年以前建设完工的项目不予审核;到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