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 疾病概论.》.pdf

发布:2016-01-04约5.32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疾病概论 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学习目标 1.掌握疾病的原因、条件、诱因和脑死亡的概念。 2.熟悉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 系;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3.了解健康与疾病概念;疾病的转归;康复。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在躯体上、 心理上、 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没有疾病≠健康。 心理完好 性格古怪、多疑好妒嫉等 慢性疲劳综合症 社会完好 高楼综合症、过劳死等 二、 疾病 机体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因 自稳调节 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稳态破坏的原因可能有: 致病因子过强,超过机体防御和代偿能力 机体调节功能差 机体调节功能改变 遗传物质的改变 第二节 病因学(etiology) 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条件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 (一)定义 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二)分类  1.生物性因素 致病特点 (1)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 起疾病 (3)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后, 既改变了机体,也改变了 病原体 2.理化因素 物理因素致病特点: (1)多数只引起疾病的发生,在疾病的发 展中不继续起作用。 (2)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无,个别例外。 (3)无明显的选择性。 化学性因素致病特点: (1)许多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一定的选 择性毒性作用。 (2)在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一定的作用。 (3)其致病作用同毒物本身的性质、剂量、 作用部位和整体的功能状态有关。 (4)除慢性中毒外,潜伏期一般较短。 3.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和过多 氧、水、营养素、微量元素等。  4.遗传性因素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遗传易感性:机体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 倾向。 5.先天性因素 指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  6.免疫因素 外来抗原 变态反应 自身抗原: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低下 免疫缺陷病  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指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充沛 疲劳 病因是疾病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病因就 一定没有疾病,它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条件是疾病的非决定性因素,但可以左 右病因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 病因与条件是相对的。 第三节 发病学( pathogenesis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损伤与 局部 因果交替 抗损伤 与整体 1.损害与抗损害 • 损害性变化:原始病因、继发病因  • 抗损害性变化:防御反应、代偿反应 辐 射 创 物 伤 生 细胞 微 炎症 屏障 物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