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工原理B》教学知识点小结.doc

发布:2016-03-27约3.9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工原理B》教学知识点小结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 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实验24学时) 0 绪论(0.5学时) 化工单元操作历史梗概,本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要回答的问题。 1 流体流动 [教学目的] 学习流体流动的宏观规律,理解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掌握因次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法、阻力损失计算、流体输送管路计算,能够运用流体流动原理进行流速流量测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机械能衡算和阻力损失计算;流体流动内部结构和因次分析法。 [教学时数] 11.5学时] 1.1 概述 流体流动的两种考察方法;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流体流动中的机械能。 1.2流体静力学 静压强在空间的分布;压强能和位能;压强的表示方法;压强的静力学测量方法。 1.3 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 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1.4 流体流动中的内部结构 流动的型态;湍流的基本特征;圆管内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 1.5阻力损失 两种阻力损失;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的实验研究方法;直管阻力损失的计算式;局部阻力损失。 1.6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管路计算;可压缩流体的管路的计算。 1.7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毕托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 流体输送机械 [教学目的] 将流体力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将“流体输送机械”作为单元操作进行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离心泵(泵的选择和操作);离心泵基本方程的推导和离心泵安装高度。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解管路特性、离心泵基本方程、安装高度等内容应尽可能地运用和巩固“流体流动“一章已学过的原理和公式;从单元操作的目的着手,讨论达到输送目的所能调动的工程手段,探讨实现输送所需的设备或机械结构及其操作性能,以及能量使用的经济性等问题。 在多媒体教室采用电子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2.1概述 流体输送对输送机械的要求;管路特性曲线等 2.2离心泵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泵的流量调节与组合操作;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 2.3往复泵 往复泵的作用原理和类型;往复泵的流量调节; 2.4其他化工用泵 非正位移泵;正位移泵;各类化工用泵的比较。 2.5气体输送机械 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 3 沉降与过滤 [教学目的] 了解重力沉降、离心沉降,掌握过滤原理和过程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沉降速度的计算;过滤原理和过程计算。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定性分析和定量推导相结合;在多媒体教室采用电子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3.1概述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颗粒相对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3.2重力沉降 沉降速度;降沉室;悬浮液的沉聚。 3.3离心沉降   离心分离因素;离心沉降速度;旋风分离器;悬液分离器;沉降离心机。 3.4过滤 悬浮液的过滤;过滤速率的基本方程;恒压过滤;过滤设备。 4 传热 [教学目的] 掌握传热一般规律,能分析影响传热的各种因素;合理选择和设计传热;合理操作和调节传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传热过程数学描述和计算;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过程数学描述,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选用。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传热操作的目的着手,讨论达到传热目的所能调动的工程手段,分析影响传热的各种因素, 探讨实现传热所需设备的设计、操作与调节,以及能量利用的经济性等问题。 在多媒体教室采用电子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4.1概述 传热过程中的冷热流体接触方式;载热体及其选择;传热过程。 4.2热传导 傅立叶定律和导热系数;通过平壁的定态导热过程;通过圆筒壁的定态导热过程;通过多层壁的定态导热过程。 4.3对流给热 对流给热过程分析;对流给热过程的数学描述;无相变的对流给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4.4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 沸腾给热;沸腾给热过程的强化;蒸气冷凝给热;冷凝给热系数;影响冷凝给热的因数及强化措施。 4.5热辐射 固体辐射;气体辐射。 4.6传热过程的计算 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传热过程基本方程式;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传热单元法;非定态传热过程的拟定态处理;变系数的传热过程计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与操作模拟”计算机辅助计算。 4.7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换热器的强化和其他类型。 5 气体吸收 [教学目的] 掌握吸收一般规律,能分析影响吸收的各种因素;合理选择和设计吸收;合理操作和调节吸收。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低含量气体吸收过程数学描述和计算;扩散与单相传质。 [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