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金属工艺学6)特种铸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属工艺学 第六节 特种铸造 6 学习要求 了解常见的特种铸造方法的铸造工艺和应 用范围; 了解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并与砂型铸造进行综合比较; 了解特种铸造对铸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 重点和难点 着重了解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和压力铸造(包括低压铸造)等方法特有的应用范围。并把它们与砂型铸造综合比较,以便对各种铸造方法的应用范围、铸造质量和生产率等有较全面的知识。 砂型铸造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存在一些缺点: 1. 一个砂型只能使用一次; 2. 生产率低; 3. 铸件表面粗糙,精度低; 4. 加工余量大; 5. 铸件的晶粒粗大,内部缺陷多,机械性 能不高; 6. 工艺过程复杂,难以实现自动化,劳动 强度高。 在大批的生产中,上述缺点表现明显,因此,必须采用改革砂型铸造的途径,以提高生产率。 一. 改革砂型铸造的途径 (一)寻找新型的模型材料 砂型铸造通常使用木材、铝合金制造模具,为了起模方便,模型上要做拔模斜度,起模前还要松动模型;合箱容易错箱,因此在铸件上产生“飞边”和毛刺等,造成铸件的尺寸和形状的误差。 如果采用其他模型材料,并改变起模方法,就有可能提高精度。 例: 使用腊质模型 ,腊料熔化后型腔中流出,即可起模; 采用泡沫聚苯乙稀塑料制成“气化模”,造型后不必取出,浇注时模型因高温而气化,已达到起模的目的。 二.改变铸型材料及造型方法 砂型铸造采用以砂为主的造型材料,每个砂型只能使用一次,如大量生产,生产成千上万个相同的铸件,就得做成千上万个砂型,这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造型材料消耗大,运输量大; 型砂(芯)会产生粉尘,污染环境,恶化劳动条件; 浇注后容易产生粘砂缺陷,影响铸件表面光洁度。 所以,改革的考虑: ● 不用型砂或少用型砂,以改 变铸型的铸 造方法; ● 对现时的造型材料,使用多 次; ● 用钢铁等合金材料制造铸型 (金属型),可以进一步延长 铸型的使用年限。 (三)在铸件浇注合凝固时借助于 重力以外的其他力量 砂型置于铸造通常靠金属液的重力作用充填铸型,充型能力受到限制,也不利于铸件收缩,容易产生冷隔、浇不足、缩孔、缩松等缺陷,为了减少缺陷,采用其他浇注方法,例: 把铸件真空中,依靠大气压力使型腔吸入金属液,或在金属液上施加压力、惯性离心力等。 但是,改革砂型铸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特种铸造是在克服砂型铸造特点的基础上产生和不断完善的。 特种铸造示意图 一. 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制造是指所用的铸型是用金属材料制成,这种铸型可以使用多次,铸件的浇注和凝固通常在重力作用下进行。 1. 金属型的构造及工艺 结构如P116图7-79所示;型腔可以使用灰口铸铁,型芯使用合金钢。 金属型铸造克服了砂型只用一次的缺点,且比砂型铸造散热快,对铸件有激冷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1. 金属无透气; 2. 金属导热快,无退让性,容易浇不 足,出现冷隔、裂纹等。 3. 金属耐热性不如砂型好,在高温下反 复地浇注下,型腔也易损坏; 4. 金属型铸造的铸件尺寸精度为IT12~14, 表面粗糙度Re12.3~6.3,可以少切削。 由于金属型铸造有着其特点,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缺点,因此,金属型铸造也要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才能保证铸造的顺利进行。 1. 要加强排气--在分型面上开通气槽;在型腔难以排气的地方开出气口;内浇口的位置和方向应保持液态金属平稳地充满型腔; 2. 浇注时,使金属型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样的目的是减慢铸型的冷却速度,有利于液态金属充满型腔,并延长铸型寿命。 金属型的工作温度随铸件的材料、形状等因素而定,有色合金铸件为100~250℃,铸铁铸件为250~350℃,对于形状复杂的铸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因此,工作前,金属型必须预热,工作过程,金属型因吸热而超过工作强度,应进行强制冷却(如用冷却冷水等)。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