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构建问题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共同体构建问题及对策
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习共同体的出现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所谓语文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平等,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同等重要。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重要的教学问题,师生可以共同研讨、写作交流。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能使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借助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互相交流、讨论,实现共同操作,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此外,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还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多种不同方式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研究和思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参与、创造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一、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且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深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此,下文主要就农村中学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多是被动接受知识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还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且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师教学时往往能够将大部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无需过多思考,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2.学生参与度不高
虽然农村中学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通过实践不难发现,学生参与的程度并不高。对于课堂上组织的探索性问题,很多学生多是自己冥思苦想,而没有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为了使学习共同体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教学工作服务,教师也尝试按不同学习层次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是学习能力强且性格比较活泼的学生更容易在小组中占领统治地位,而其他学习能力较差或是沉默寡言的学生则会对其产生学习依赖心理,更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讨论当中来。
3.学习评价的激励引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在农村中学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评价。但是学习评价多是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跟以往的学习评价认定方式并没有明显差别。而且评价的内容多是以教师评定以及考试的方式对某一时间段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因此并没有充分显示出学习评价在其中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4.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其学习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是在教学工作中担任教学“主体”的角色,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接受并学习知识。而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也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因此很多教师并不能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能准确拿捏其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而构建学习共同体之后,很多教师开始完全引导学生自学或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探究,只在课程开始或结束时进行引导和总结,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学习共同体中的作用。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对策
通过上文可知,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在农村中学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为了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先进作用,下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就农村中学如何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提出了几点对策。
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动力
哈佛大学曾有人对学生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实践证实,虽然学生的学历、智力、生长、生活环境没有明显区别,但是拥有长远目标或目标比较清晰的人比没有目标或是目标模糊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由于农村各项条件与城市相比要相对落后,因此首先要明确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一道理。对于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为自己树立初中三年的学习目标,如每年要读多少部名著,要写多少篇随笔,要背多少篇古文等。如果这一目标比较长远,那么就需要为自己定一个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如每一阶段语文考试成绩可以达到多少分,取得多少进步等。除了为自己树立目标外,还需要正视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持之以恒,对自己要有足够信心。对于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鼓励和帮助,从而促进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2.充分调动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了解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