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农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出考察调研报告范文农业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和总目标。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现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下,攻坚破难,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XX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
结合我县实际,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现代农业概述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以现代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以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为抓手,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群体。现代农业不再是传统的种养业,而是集种养、加工、流通及其他相关产业为一体的产业群体。
二是具有多种功能。现代农业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物质产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三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用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实现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高度集约,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推进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2、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大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局限,实现区域分工的合理化布局。
3、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系统化管理和服务。
4、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组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
5、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中央加大 “三农”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当前农业生产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长期以来形成的耕地规模小,田块不规则,田间路状况差等,难以实现大型机械化生产。农村道路、水利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修复困难,水渠变干渠等,薄弱的基础条件使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收”。另外,长期以来重化肥轻农家肥的“卫生农业”和掠夺性生产的经营模式,使地力水平严重下降。 (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 一方面,土地二轮承包时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平均分配,各农户经营的土地零星、分散,一户三、五亩,散落七、八块。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现代科技成果推广的成本高、收效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成本高、市场控制力差;生产专业化水平低、服务需求不足;农业自给率高、商品率较低,从而使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偏低。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领域的流失,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造成了劳动效率低下。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一方面,耕地抛荒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下降,农业生产总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是老幼妇孺,他们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品种缺乏必要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生产技术主要靠言传身教,选择品种基本靠经验,导致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效益得不到提升。据调查,我县农村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小学占31%,初中占46%,高中占21%,文盲占2%,其中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90%为初中以下文化。种田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不到全县总人数的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