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
技术理论与方法张青璞
中国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2014年11月25日;了解工作总体情况
掌握基本评价方法
建立工作制度; 主要内容
一、背景、契机与任务
二、耕地质量内涵
三、分等定级技术方法
四、相关建议
五、成果应用
;一、 背景、契机与任务;*;国内研究概况(历史上)
三代 9等(井田法,18类90种)
秦汉 9等
隋唐 9等(两税法,德宗780,分界线)
宋朝 5等(方田法,王安石)
明朝 13等(一条鞭法,张居正)
清朝 4等(摊丁入亩法,康熙-光绪)
新中国 查田定产(1951年);国内研究概况(改革开放后)
1980s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3-4级
1980s初 第二次土壤普查 土壤生产能力 8级
1984 土地资源详查13个县 土地因素指标 数理分析
县级土地评价技术规程(试行草??)》
1980s末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
农作物生产潜力和土壤质地结合推算粮食产量)
1987 国家土地局在全国7个县布置农用地分等定级试点,
1989年形成《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征求意见稿)
1996 《全国耕作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7区10级;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石玉林);农用地评价的目的变了(1951 PK 现在);(一)背景1: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急迫需求
未来20-30年是土地利用格局快速变化的一个时期(缓变和突变耦合在一起):
(1)工业化、城市化占(4500万亩)
(2)农村用地结构布局演化两种前途(中小城镇优先发展,“劣质、细碎、分散”和“优质、集中、连片” )
(3)边际土地面临开发和退耕双向选择
(4)生态环境建设日益迫切,耕地生态基础设施功能日益显现
;荷兰北部;工作进展;;中国耕地质量
等别面积构成;*; 温总理在部视察时仔细查看了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展示,指出“这是我们的家底。保护好农用地,关系子孙后代。”;;全国农用地等别序列景观;全国农用地等别序列景观;(一)背景3:法律依据、国务院文件与领导要求; (九)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要依据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二)契机1:有政策文件;文件主要内容;五、持续加强监测评价,及时掌控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十一)健全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制度
(十二)建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机制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共同责任
(十六)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相关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研究观测基地建设。
;(二)契机2:有经费渠道;(二)契机3:有技术标准;(三)工作任务;(三)工作任务;(三)工作任务;(三)工作任务;二、耕地质量内涵;;“耕地质量”是一个比土壤肥力研究范围更宽、内涵更综合的概念,其核心是耕地的全要素生产能力。;气候条件相同,土壤条件差异(自然影响);气候条件不同(自然影响);*;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
专家观点:耕地质量内涵
以数量为前提,以产能为核心
以健康为保证,以用养为基础
以效率为导向,以监管为手段
专家观点:耕地保护新战略(内参)
守红线,提等级,优布局,严占补,控变化;三、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法; 3.1 农用地分等定级目的
什么样的耕地是质量好的耕地?
好地应该有好的表现:
好地,生产能力应该高,产量高
怎么认识产量高?
好地,值钱,价值高
怎么认识价钱高,收益高?
农业用途下哪块更值钱?
转变用途时哪块更值钱?;如何科学识别好地:
直接方法(实践的方法)
间接方法(理论的方法)
实践方法一:种一茬?
谁来种?在哪里种?什么时间种?
种什么?投入水平?管理水平?
实践方法二:卖一块?
谁来买?卖给谁?卖来做什么?
各种干预?能不能都卖了?;理论的方法
理论方法一:辩土(五色土)
不同的地方,同样的土壤出现了不同的表现。
土种大比武不行
理论方法二:观天(光温降水)
理论方法三: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工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关键是扩大规模,提高效率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如何科学识别好地:理论的方法
选择一条路?
土壤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
我们的方案:
标准耕作制度、标准粮、光温生产潜力、产量比、自然质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