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指导训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吞咽障碍指导训练
定义: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的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吧食物正常送到胃内的一个过程。
目的
使吞咽功能的效率和有效性最大化,保证患者营养供应
判断经口进食的安全性:如果不适宜经口进食,应当提供非经口营养补液的方案。如果经口进食,需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水平来确定食物、液体最适宜的质地
规避吞咽障碍相关的风险:如果患者体位,襁褓包裹婴儿,患者对辅助和监督的需要
改善与吞咽相关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文化方面)
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代偿方案(如食物/液体调整)和(或)康复治疗来改善预后
评估进一步的服务需求:如是否需要其他专业医疗人员的协助诊治,或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仪器评估
【应用范围】
除口、咽、食管病变外,脑神经、延髓病变、假设性延髓麻痹、椎体外系疾病等引起的吞咽困难
【操作准备】
吞咽筛查:用物准备:压舌板,棉签,手电筒,50ml凉开水或矿泉水,1~10ml注射器,长柄小勺,擦手纸和垃圾袋
直接训练
用物准备:根据病情准备合适的食物300~400ml,300ml温开水,50ml注射器,长柄小勺,手电筒,擦手纸和垃圾桶
环境准备:清洁,安静进餐环境,带餐板病床或轮椅
代偿性训练:50ml凉开水或矿泉水,1~10ml注射器,长柄小勺
球囊导管扩张术:用物:14号双腔球囊导尿管或改良硅胶双腔球囊导管、生理盐水、10ml注射器、液状石蜡及纱布等,插入前先注水入导尿管内,使球囊充盈,检查球囊是否完好无损,然后抽出水后备用
【操作要点】
吞咽困难筛查
第一步: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和头部抬高的姿势
第二步:使用EAT-10吞咽筛查量表问卷筛查
第三步:①洼田饮水试验:方法:先让患者依次喝下1~3汤匙水,如无问题,再让患者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饮水状况的观察包括啜饮、含饮、水从嘴角流出、呛咳、饮后声音改变及听诊情况等。②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和舌骨处,嘱患者尽量快速反复做吞咽动作,喉结和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后复位,即判定完成一次吞咽反射。
③胸部、颈部听诊。颈部听诊:将听诊器放在喉的外侧缘,能听到正常呼吸、吞咽和讲话时的气流声,检查者用听诊器听呼吸的声音,在吞咽前后听呼吸音作对比,分辨呼吸道是否有分泌物或残留物。
直接训练:即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进食体位、食物入口位置、食物性质(大小、结构、温度和味道等)和进食环境等。
体位:进食的体位取坐位或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
食物的形态:根据食物的性状,一般将食物分为5类,即稀流质、浓流质、糊状,半固体如软饭,固体如饼干、坚果等。临床实践中,应首选糊状食物。
口腔准备期的食物应质地很软,易咀嚼,如菜泥、水果泥和浓汤。必要时还需用长柄勺或长注射器喂饲;口腔期的食物应有内聚;黏性,例如很软的食物和浓汤;咽期应选用稠厚的液体,例如果蔬泥和湿润光滑的软食;食管期的食物为软食、湿润的食物。
(3)食物在口中位置: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有利于食物的吞咽。
一口量:包括调整进食的一口量和控制速度的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如3ml、5ml、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进食下一口,避免2次食物重叠入口的现象。
代偿性训练
侧方吞咽:让患者分别左、右侧转头,做侧方吞咽,可除去梨状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空吞咽与交替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团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可除去残留食物防止误咽,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称为交替吞咽。”
用力吞咽:让患者将舌用力向后移动,帮助食物推进通过咽腔,以增大口腔吞咽压,减少食物残留。
点头样吞咽:颈部尽量前屈形状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可去除会厌谷残留食物。
低头吞咽:颈部尽量前屈姿势吞咽,使会厌谷的空间扩大,并让会厌向后移位,避免食物溢漏入喉前庭,更有利于保护气道;收窄气管入口;咽后壁后移,使食物尽量离开气管入口处。
吞咽障碍指导训练注意事项及防范处理
防止误吸
重视初步筛查及每次进食期间的观察,特别是隐形误吸发生。
运用吞咽功能训练,保证患者安全进食,避免渗透和误吸。
患者不能单独进食,进食或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防止误吸。
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体位尤为重要。
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吸入气管,可结合声门上吞咽训练方法。这样在吞咽时可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可除去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
避免食用有碎屑的糕饼类食物和缺少内聚力的食物,防止误吸。
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