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万m3d生活污水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任务书.doc

发布:2017-03-18约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万m3/d生活污水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 1 概述 1.1 设计任务和依据 1.1.1 设计题目 20万m3/d生活污水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 1.1.2 设计任务 本设计方案是对某地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为200000m3/d,内容包括处理工艺的确定、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平面布置、高程计算。完成总平面布置图、主要构筑物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1.3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3)《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10》 (5)《水污染防治法》 1.2 设计要求 (1)通过调查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经过技术与经济分析,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必须考虑安全运行的条件,确保污水厂处理后达到排放要求。同时注意污水处理厂内的环境卫生,尽量美观。设计原则还包括:基础数据可靠;厂址选择合理;工艺先进实用;避免二次污染;运行管理方便。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2)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污水水量的计算、污泥处理程度计算;污水泵站设计;污水污泥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详细设计计算;设计方案对比论证;厂区总平面布置说明等。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文理通顺。 (3)毕业设计图纸应准确的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力求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工程制图要求。 1.3 设计参数 某地生活污水200000m3/d,其总变化系数为1.4,排水采用分流制。 表1-1 设计要求 项目 进水水质(mg/L) 出水水质(mg/L) BOD5 COD SS TN TP 260 400 380 50 8 30 100 30 25 3 2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与确定 2.1传统活性污泥法 这是活性污泥法最早的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传统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早且最广泛工艺方法,相对于其它污水处理方法,其工艺成熟,管理运行经验丰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需要大量的溶解氧,因此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曝气时间较长,污泥产生量大,对污染物的吸附量大,BOD5去除率可高达80~95%,出水水质稳定[1]。但由于污水中大量存在的溶解氧,导致污水中氮磷的处理程度不高。 2.1.1工艺流程图 图2-1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2.1.1.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①曝气池内污水浓度从池首至池尾是逐渐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内存在这种浓度梯度,污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高,对污水处理的方式较灵活。 ②对悬浮物和BOD5的去除率较高。 ③运行较稳定。 ④推流式曝气池沿池长均匀供氧,会出现池首供氧过剩,池尾供氧不足,会增加动力费用[2]。 2.2 SBR工艺 序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滗水器是该法的一项关键设备。按运行次序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阶段。进水期用来接纳污水;反应期是在没有进水的情况下,通过曝气使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并使氨氮进行硝化;沉淀期是让污泥与水进行分离;排放期用来排放水和活性污泥;闲置期是处于进水等待状态。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3]。目前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 2.2.1工艺流程图 图2-2 SBR工艺流程图 2.2.2 SBR工艺优点 (1)运行灵活。可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整各时段的时间,或根据需要调整或增减处理工序,以保证出水水质符合要求[4]。 (2)反应阶段在时间上属于理想的推流状态,生化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且稳定。 (3)在某一时刻,SBR反应器内各处水质均匀,具有完全混合的水力特征,因而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4)在处理周期开始和结束时,反应器内水质和污泥负荷由高到低变化,溶解氧则由低到高变化。就此而言,SBR工艺在时间上具有推流反应器特征,因而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5)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题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 (6)在沉淀阶段,反应器内无水流的干扰属于理想静态沉淀,无异重流或短流现象,污泥也不会被冲走,所以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悬浮物相对少,污泥浓缩得也好,也可以缩短沉淀时间[5]。 2.2.3 SBR工艺缺点 (1)因为运行灵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