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

发布:2017-10-12约6.84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为加快广元市元坝区晋贤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局委托,我公司对其拟进行土地整理的晋贤乡中山村、道角村实施1:20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和勘测定界,为该项目规划设计、上报审批、工程施工提供现时、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理信息数据,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二、测区概况 该工程项目位于元坝区晋贤乡中山村、道角村辖区内,含前述两个村所辖全部行政权属境界范围。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4°54′03″至114°57′47″,北纬32°09′12″至32°11′32″。测图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测区属浅丘地形、村庄稀疏,林(竹)木覆盖密度较大,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盘山土路较多,其交通条件较差。 三、工作内容 2.1 基础控制测量:测区内布设E级GPS控制网,以保证满足图根控制及碎部测图需要为原则。 2.2 该项目区范围内1:2000地形测图约10.5平方公里。 2.3 测绘县(区)、镇、村界及地类图斑,编辑勘测定界图。 2.4 图斑面积量算并分类统计汇总到组。 2.5 刻制地形图和勘测定界图等数据光盘。 四、工作技术依据 1、《地籍测绘规范》(GH5002-94)简称“地籍规范”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简称“GPS规范”;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7-1995)简称“图式”;5、《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8、《土地开发整理标准》(CTD/1001-1013-2000);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10、11、12、技术设计书。 图1 HG01 + 2010 图2 8.2.2 GPS埋石点在岩石地区或水泥地面埋设标石有困难的,可切割出20㎝×20㎝的方框,切割的宽度为5毫米,深度为2厘米,中间埋入长10厘米、直径为12毫米的十字螺钉,用于代替埋石点,如图3所示。表面标志参照图2执行: 8.2.3 E级GPS点点名以自然地理名称命名,观测、计算按流水号顺序编写,在流水号前冠以“GPS”字样。如:GPS01、GPS02……。 8.2.5 图根埋石点的规格为上底12㎝×12㎝,下底18㎝×18㎝,高40㎝的正四棱台或用混凝土现铸,如图4所示。 岩石地区埋设金属标志图(单位:㎝) 图3 图4 8.2.6 埋石图根点在水泥地上(或原生岩上)埋石有困难的,可凿出15㎝×15㎝的方框,中间埋入长8㎝,直径为1.2㎝的螺钉,用于代替埋石点,凿上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表面凿的标志与图5一致。 T001 + 2010 图5 8.2.7 埋石图根点在测区内以测绘作业片区编号,在点号前分别冠T,以流水号顺序编写。如:T001、T002……(“T”表示图根)。 8.2.8 非埋石图根点在水泥或砌石路时,应打入水泥钉;在其他地方应打入4㎝×4㎝×20㎝的木桩,在木桩中心打入水泥钉作标志,并用红漆写上点号。 8.2.9 各级控制点的点号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编,容许跳号但不容许重号。 8.2.10 在整理项目区边界的拐点上均应埋设界桩。在边界拐点较多且距离较短的地段,可由交界双方友好协商进行相应的调整,将界桩埋设在经双方认可的边界上。 8.2.11 界桩应为水泥预制件,其中央应有相应的钢筋支撑。界桩的顶部中央嵌入一个水泥钉为中心点标志,水泥钉长度为5cm。界桩的尺寸为长10cm,宽10cm,高度50cm的长方体,如图6所示。由于测区内三个村连成一片,村与村之间的界桩可埋设中心加水泥钉的木桩。界桩由当地政府负责组织土地整理区村民埋设。 8.2.12 为便于确定每个界桩在边界上的位置,项目区边界上的界桩应统一编号,其编号的位置应与上报的边界勘界地形图上的位置和编号相同。用红色油漆在每一个界桩上标明该界桩编号,如图7所示。界址桩在图纸上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按顺序编号。 图6 J001 2010 图7 8.3 施测要求 8.3.1 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