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50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TellegenWaller,1987)用另外一种选词方法得到了七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sevenfactormodel)。 七个因素为: 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相对于五因素模型,多了正效价和负效价。 现代人格理论应用举例: 应用到健康心理领域:外倾性、神经质、随和性与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 应用到工业心理:外倾性和开放性是两个重要因素。 应用到教育:高责任心和高开放的学生成绩较好;低责任心和低宜人的学生有较多违法行为。 二、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又叫做人格类型上的差异。 (一)单一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是根据一群人具有的某种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典型——T型人格: 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提出来。 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T型人格的细分: 根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分为:T+和T-, 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方向。如赛车,探险等。 根据活动特点可分为:体格T+类型和智力T+类型。 体格T+:如运动员各种运动 智力T+:如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探新 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破坏性质如酗酒、吸毒、暴力等。 (二)对立类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格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 1、A—B型人格 A型人格: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一种不安定性的人格。容易得冠心病,概率是B型人格的人的两倍多。 B型人格: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 2、内-外向人格 瑞士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根据“心理倾向”把人格划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任何人都具有内向和外向两种人格,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 内向人格的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人格的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等。 八种人格类型: 荣格将内-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把人格分为8种类型: (1)外向思维型:尊重客观规律,不感情用事。 (2)外向感情型:感情用事,凭主观判断来衡量事物。 (3)外向感觉型:从具体事物出发,凭感觉衡量事物。 (4)外向直觉型:以主观态度探求各种现象,容易悲观。 (5)内向思维型:不关心外部价值,独断,偏执、感情冷淡,易被人误解。 (6)内向感情型:情绪稳定,不露声色。 (7)内向感觉型:不能深入事物内部,只凭自己的内在感觉。 (8)内向直觉型:脱离外部事物,好幻想。 (三)多元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学说 起源:古希腊的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配合的比例不同,就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基于此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现代气质类型仍然沿用这四种分法。 现代四种气质类型对应特征: 1、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爆发快、平息快、思维灵活、精力旺盛、争强好胜,为人直率但是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2、多血质:情感丰富、外露不稳定,思维敏捷、不求甚解,善于交往、但交情浅,缺乏耐心,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黏液质:情绪平稳,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周到,踏实沉默,沉思自制交往适度,交情深厚。 4、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自制力强,胆小,优柔寡断。 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他根据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即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型。 强度:承受强烈而持久刺激的能力。 平衡性: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兴奋优势或抑制优势。 灵活性: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速度。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如下表: 2、性格类型说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根据人类生活的六种形态,把人划分成六种性格类型,每种都含有一定价值观成分。 (1)经济型:注重实效,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如实业家。 (2)理论型:兴趣在于探究世界,力图把握事物本质,如思想家、科学家。 (3)审美型:不关注事实,富于想象力,追求美感,如艺术家。 (4)权力型:倾向于权力意识和享受,支配性强,最高的目标在于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得到某种权力和地位。 (5)社会型:关心他人,献身社会,助人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6)宗教型:信奉宗教,相信神的存在,信仰是其最大的人生价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