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周伟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_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1-24约1.23万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合并症 肝功能损害和胆汁淤积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窒息缺氧时间长、重症感染败血症及长时期施行TPN的婴儿。可能与禁食时间长、摄入过量氨基酸及葡萄糖、短时间内过快过多输注脂肪乳、感染、胆汁分泌或胆盐形成障碍等有关。患儿可有黄疸持续不褪或反复加深、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升高等,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升高。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合并症 胆汁淤积综合征最早期但非特异性指标为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合碱性磷酸酶可提高特异性;直接胆红素和转氨酶增高是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晚期指征。预防办法:缩短TPN时间;尽早经肠道内喂养;选择小儿专用的氨基酸溶液;积极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采用低能量营养,以50~55kcal/kg.d为宜。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合并症 电解质紊乱 如高血钾、低血钾、高血钠、低血钠、低血镁、低血钙、低血磷等,与营养液配制时这些电解质的补充不当有关。低血钙、低血磷在早产儿TPN较为常见。低血磷时组织对糖的利用下降;白细胞杀菌作用减弱而易致感染;红细胞内ATP和2,3-DPG缺乏,氧离曲线左移,造成组织缺氧,临床出现软弱无力、嗜睡,严重者可因抽搐、昏迷而死亡。 代谢性酸中毒 复方氨基酸液中某些碱性氨基酸以弱酸盐形式存在,在一些情况下有可能引起代酸。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合并症 其他 ●嗜酸性细胞增多 ●血小板减少或增多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监测 每天测体重1次,每周测身长、头围、皮下脂肪厚度。 血糖 开始时至少每日4次,以后每日空腹1次。 主要为肠道外营养时血电解质及血生化监测 *血钾、钠、氯、钙、磷开始每日或隔日1次,稳定后每 周1~2次。 *镁 每周1次(理想目标0.8~1.2mmol/L)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监测 *尿素(20mg/dl约3.3mmol/L,表示蛋白质太少)和肌酐, 每周1次。 *甘油三酯 在静脉输注脂肪乳期间,每周1次(理想目标 200mg/dl或2.3mmol/L),极小或有病早产儿需增加次 *肝功能、血氨、血白蛋白、胆红素、胆固醇等每周1次。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监测 必要时做凝血监测、血培养,VitA(20ug/dl)、VitE(0.05~0.35mg/dl)等检测. 尿量的监测 在输注期间均需测定尿量;VLBWI每日2次平衡出入量;ELBWI每日4次。 目标:尿量约3~4ml/kg.h。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 适应证和禁忌证 液体需要量 电解质需要量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补充 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策略 热卡的需要 三大营养素静脉输注 静脉营养液的配制 静脉营养的输注途径 和方法 胃肠道外营养合并症 胃肠道外营养的监测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三大营养素的静脉输注 输糖过程中,血糖不应7mmol/L(125mg/dl),倘若无糖尿,血糖允许达10mmol/L。当血糖8.4mmol/L时可能致渗透性利尿,血浆渗透压增高,脱水甚至颅内出血。 以葡萄糖供给的热能不宜超过50 kcal/kg.d。 每g葡萄糖提供3.4kcal热量。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三大营养素的静脉输注 静脉营养时,不能突然终止葡萄糖的输注。应在肠道喂养过程中,逐渐减少葡萄糖的输注量和输注速度,以免发生反应性低血糖。 如以前血糖稳定突然出现对输注的葡萄糖不耐受,应考虑是否出现感染或败血症。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三大营养素的静脉输注 当葡萄糖供应量达到机体三羧循环所能氧化的最大量时,过多的葡萄糖就不再被氧化供能,而是被转化成脂肪酸,一部分贮存在脂肪组织中,一部分沉积于肝脏导致肝肿大。另外,糖氧化产生的CO2要多于脂肪酸氧化所产生的CO2,同时耗氧量也增加,增多的CO2排出会加重肺的负担。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三大营养素的静脉输注 (二)氨基酸 ≤1000g超低出生体重儿开始剂量为0.5g/kg.d,以后每天增加0.25~0.5g/kg同时给50kcal/kg.d非蛋白热卡; 1000g婴儿开始剂量1.0g/kg.d,以后每天增加0.5~1.0g/kg,至足量2.5~3g/kg.d,同时给70~90kcal/kg.d非蛋白热卡。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三大营养素的静脉输注 配成1.5%~2.0%氨基酸溶液输入。 每g氨基酸提供4kcal热。氨基酸营养价值在于供给机体合成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氮源,而非作为供给机体能量需要。 葡萄糖供热量50kcal/kg.d时应开始用氨基酸。 蛋白质高于3.0g/kg.d可早期出现胆汁淤积,因此胃肠外营养液中蛋白质不应超过3.0g/kg.d。 氨基酸液应避光储存,但在输注时不必避光。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三大营养素的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