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东部旱地高粱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编制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行业标准
内蒙古中东部
旱地高粱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201
1、内蒙古旱地高粱种植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地理环境独特,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相互交错,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 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旱作农业成为我区山地、丘陵的主要农作方式,旱作农业中主要种植的作物有高粱、谷子、莜麦、荞麦、糜黍等。我区地域辽阔,地势复杂,70%以上都是丘陵旱地,土质比较瘠薄。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贫瘠等多重抗逆性,在旱坡薄地种植高粱,较其它作物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粱是我区古老的具有特色的优势农作物。
内蒙古地区高粱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等热量条件较充裕的沿河平川及旱平地,其它地区有零星分布。赤峰市作为我区高粱的主要种植区,年种植面积达5万公顷左右,种植面积占全区的50%以上,主要分布在赤峰市的敖汉旗、松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7个旗县区;通辽市旱地高粱常年种植面积达2.7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兴安盟旱地高粱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突泉县等地。
2、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属于我国北方高粱春播早熟区,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高粱生长。同时高粱具有抗旱、耐贫瘠等多重抗性,在内蒙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较大。随着高粱用途的开发,人们对高粱的种植需求逐渐增加,高粱的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
但内蒙古旱地高粱种植技术较为杂乱,固守以往的种植习惯,种植技术滞后,导致高粱产量低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高粱生产。目前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旱地高粱种植技术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内蒙古中东部旱地高粱种植规程,指导旱地高粱生产,提高农作物单产,促进内蒙古高粱高产、稳产。
随着高粱用途的不断开发利用,人们对高粱的高产稳产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粱产业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制定一套适合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高粱生产的栽培技术规程,指导高粱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规程的制定将为内蒙中东部地区高粱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对高粱高产、稳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旱地高粱栽培技术规程的政策及技术支持
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建立了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支持高粱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粱高产稳产,而旱地高粱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高粱产量。
二、旱地高粱栽培技术规程已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成果
通过对高粱进行多年的田间肥料试验,结合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对内蒙古旱地高粱进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措施研究,掌握高粱生长的选地条件、整地措施、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
4、检测项目和技术指标的确定
(一)引用和参考的标准资料
标准起草单位深入学习了GB4404.1-2008 禾谷类种子质量标准、NY/T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严格按照GB/T1.1-2009进行编写。
(二)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的确定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起草单位参考了高粱栽培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拟定了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1。
表1 旱地高粱生产技术规程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pH值
7-8.5
电位法(水浸法)测定pH 值
有机质含量
1%
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有机质
平均年降水量
300mm
从当地气象部门查找
无霜期
110d
从当地气象部门查找
年平均气温日数≥
4
从当地气象部门查找
年积温≥
2400
从当地气象部门查找
公顷产量≥
5000-6000
称量
以上指标根据实际经验获得。
5、标准编制中主要分岐及处理
标准编制过程中无分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