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本质的研究育才中学李珊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本质的研究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本质的研究
研究成员:李珊、李廷辉、彭紫君、汤瑞茵、邱杰、黄炜东
学校:广州市育才中学 指导老师:姜宏飞
一、研究目的
了解硫化钠、氯化铁分别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情况。
研究将硫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将氯化铁溶液加入硫化钠溶液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判断发生了哪些反应,总结两种溶液之间反应的本质。
二、研究方案
我们首先通过了解硫化钠、氯化铁的性质,对两个反应物的反应进行猜测。再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设计实验,对可能生成的物质进行检验,继而反推发生了什么类型的反应,再做出相关的总结。对此,我们在摸索中相继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实验一: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性质初探
实验二: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现象观察和分析
实验三: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探究
实验四: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影响
实验五:其他金属阳离子和硫化钠溶液的反应情况探究
三、研究过程
实验一: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性质初探
【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皿、玻璃棒
【实验试剂】Na2S溶液、FeCl3溶液
【实验操作】观察未知浓度的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并分别测定其PH,结果如下:
物质
外观
PH
解释
Na2S溶液
无色透明液体,有臭鸡蛋气味
12
Na2S溶液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有少量硫化氢挥发出来。
S2-+H2OHS-+OH-
HS-+H2OH2S+OH-
FeCl3溶液
黄褐色透明液体,无气味
2
FeCl3溶液发生水解,溶液呈酸性
Fe3++3H2OFe(OH)3+3H+
【分析与讨论】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预测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如下:
3Na2S+2FeCl3+6H2O=2Fe(OH)3↓+3H2S↑+6NaCl
预测现象:有红棕色沉淀产生,有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产生。
事实情况如何呢?我们决定动手实验一下。
实验二: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现象观察和分析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量筒
【实验试剂】Na2S溶液、FeCl3溶液
【实验步骤和现象】
编号
操作步骤
现象
实验①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5mlPH=2的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1——3滴PH=12的硫化钠溶液,振荡试管。
滴入两滴硫化钠溶液,立即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溶液黄色变浅,有臭鸡蛋气味;再滴入1滴硫化钠溶液,又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沉淀又消失,溶液变为乳黄色,有臭鸡蛋气味
实验②
再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5mlPH=12的硫化钠溶液,逐滴滴加1——3滴PH=2的氯化铁溶液,振荡试管。
滴入两滴FeCl3溶液,立即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再滴入1滴FeCl3溶液,黑色沉淀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溶液变为墨绿色。没有明显的臭鸡蛋气味。
【分析与讨论】沉淀颜色并不是我们预测的红棕色,而是黑色!黑色沉淀是什么呢?为此我们上网查找了到如下一些资料:
物质
溶度积(Ksp)
外观
相关性质
Fe
3.7×10-19
棕黑色/黑褐色块状物
溶于酸有H2S产生,加热容易氧化,熔点高,高温加热可得S
Fe2S3
1.0×10-88
黑色固体,常温下易转变为黄绿色
遇强热则分解成FeS和S,遇酸有H2S产生
Fe(OH)3
1.1×10-36
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深棕色絮状沉淀
可溶于酸
S
淡黄色固体
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可燃。
根据实验现象和资料,我们有如下一些猜测:
猜测一:黑色沉淀是FeS和S的混合物,黑色遮住了黄色。没有Fe2S3的理由是:它如同碳酸铝一样在水中不存在。
猜测二:黑色沉淀是FeS,S和Fe(OH)3的混合物。理由除了“猜测一”中表述的还有:在“实验①”中有臭鸡蛋气味,说明发生了“双水解”,那就会产生Fe(OH)3
猜测三:黑色沉淀是Fe2S3 。理由是Fe2S3的Ksp极小,远远小于FeS和Fe(OH)3
到底哪种猜测正确呢?而且“实验①”中产生的黑色沉淀振荡后为什么又消失了?另外,滴入的顺序和用量不同,为什么现象不一样?我们决定继续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实验三:硫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探究
【实验仪器】锥形瓶、导管、漏斗、铁架台、烧杯、滤纸、PH试纸、玻璃棒,有孔的橡皮塞、胶头滴管,玻璃皿,药匙,量筒、燃烧匙、酒精灯
【实验药品】FeCl3溶液、Na2S溶液、4mol/L H2SO4溶液、1mol/L KSCN溶液、K3Fe(CN)6溶液、饱和CuSO4溶液、蒸馏水、NaOH溶液、酸化的AgNO3溶液
【实验流程】
蒸馏水 硫酸
过滤Ⅱ滤渣Ⅰ酸化
过滤Ⅱ
滤渣Ⅰ
酸化
水洗
过滤Ⅰ混合
过滤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