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担保公司不良贷款管理办法.docx

发布:2023-08-01约1.6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担保公司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担保公司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担保公司不良贷款管理工作,促进担保公司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担保公司不良贷款管理,应当遵循风险控制、合规经营、依法合规、客户至上、诚信守法的原则,并将其纳入公司经营管理体系。 第三条 担保公司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要求,建立健全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采取严密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控和分析评估,确保担保公司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第二章 不良贷款的认定和分类 第四条 担保公司应当通过适当的风险管理手段,及时发现和认定不良贷款,对不良贷款进行明确的分类和计提相应坏账准备,以确保担保公司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营。 第五条 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 (一)逾期90天以上未结清的贷款本金及利息; (二)借款人经营主体出现重大问题,按照贷款协议约定无法履约或者评估价值严重下降或者不能评估,或者其它有可能导致借款人本息不能按照贷款协议约定按时全额清偿的情形; (三)对于违约借款人,应根据借款协议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对违约行为进行告知、提示或催收等管理方式,尽快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担保公司、借款人、其他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不良贷款的分类: (一)关注类:贷款到期未还或逾期不超过90日,但没有发生垫付,仍然处于商业化债务追收阶段。 (二)次级类:贷款到期未还或逾期超过90日,但未超过180日。 (三)可疑类:贷款到期未还或逾期超过180日,且已经发生垫付或者已经到期未垫款但未收回或追回贷款。 (四)损失类:垫付后无法追回或收回的贷款。 第三章 不良贷款的处置 第七条 担保公司应当在不良贷款的处置方面,根据借款人的资产状况、还款意愿及市场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债权人利益最大化。 第八条 不良贷款的处置主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协议重组:按照协议重新规划还款计划或者变更债权等,让贷款恢复正常经营。 (二)拍卖和出售资产:通过举办拍卖会或者自行协调买卖等方式处置抵押物(房屋、土地)等质押物,以实现债权人权益。 (三)转让贷款:按照债权人及其他相关方的意愿,将贷款转让给有条件能力的购买人。 (四)清算:对破产或者解散的借款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予以清偿。 第四章 不良贷款的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 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不良贷款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分类管理、计提和核销、处置和收回、审计和评估等方面。 第十条 担保公司应当将不良贷款的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配合监管部门做好不良贷款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 第十一条 担保公司不良贷款的管理人员应当保持独立、客观、公正、诚信的态度,根据处置规程和程序,按照法规要求、公司管理制度和职责范围开展工作。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归担保公司所有。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所涉及附件如下】 1.《担保公司不良贷款审计报告模版》 2.《担保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情况报告模版》 3. 《担保公司不良贷款风险管理规定》 【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担保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规范担保活动的进行,保护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合法权益,规定了担保活动的法定基础。 2.《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民法典,于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 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行为、防范风险、保护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困难1:不良贷款处置方式的选择 解决办法:建立与资产处置公司合作的机制,借助优秀的处置方式,减轻公司的负担,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困难2:不良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解决办法:加强风险测算能力,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评估,确保风险可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