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

发布:2017-01-16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芳馨(xīng) 睿智(ruì) 绮丽(qí) 怏怏不乐(yàng) B.寥落(liáo) 沉湎(mián) 丘壑(hè) 咬文嚼字(jué) C.幽径(jìng) 嗤笑(cī) 追溯(sù) 草长莺飞(cháng) D.迸射(bèng) 恻隐(cè) 花圃(pǔ) 无与伦比(lún)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融汇贯通 金榜提名 再接再励 山清水秀 B.积思广益 真知卓见 以逸代劳 闲情逸志 C.幅员辽阔 一泄千里 明查秋毫 应接不暇 D.迫不急待 流言蜚语 维妙维肖 仗义直言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A.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B.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C.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D.追求梦想,与其下一百次决心,不如付诸一次行动。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A.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这美丽的城市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座以钢琴艺术为优秀品牌的文化特区。 D.在成长的岁月里,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的全部内涵。 解说: (3)中考临近,学习越来越紧张,不少家长决定将家中的电脑锁起来,禁止孩子再用电脑。对此你有不同的看法,你会怎么对你的父母说呢?(3分) 答案: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五、(31分) (一)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品味语言,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13.文中论敌的论点是什么?论敌的论据是什么?2.“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①总自夸地大物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