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的优劣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而我们要重视语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教师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而,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新一轮的课程体系改革下,语文教师何去何从?我认为只有抓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实现“课改”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呢?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深钻教材在课堂上下功夫。
1、课前准备要充分。作为一名21世纪的老师,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一个心中的预测,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再进行教学二次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课前精心设计了,会多一份把握。
2、课中绘声绘色。在自己的精心准备下,一节自己颇为满意的课脱颖而出,自认为“不错”。可在课堂上学生有的已经会了,也许教师会目瞪口呆,束手无策;也许会依然绘声绘色地按步就搬,尽情演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活跃思维、急中生智、交流发展的智慧场。“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我深深懂得了要想完成好课中设计,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变化应该待在学生的中间,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愿望,共同总结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就能做到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遇到的新阻碍、课堂的气氛、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头脑中进行教学再设计,让学生们的灵性和悟性在其间流淌,这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灵活组织教学的体现,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3、课后反思进步。俗话说“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闪光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保持的风格;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使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教学,它会让我们少作一些无用功或表明形式;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不断探究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以《丰碑》为例,如果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则可以军需处长的外貌描写为范例,对学生进行肖像描写训练;如以学习对比手法为教学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读分析。如:学习《燕子》一课,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1、多给学生时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