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报告
**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建设项目 竣工总结报告 工程名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建设项目 施工单位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柳泉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执行情况报告 XX年3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执行情况报告 一、矿井概况:1、矿区位置 柳泉煤矿位于徐州市北部,距徐州市区约21km,行政属江苏省铜山县柳新、柳泉、茅村三个镇管辖。本区东距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约7km。西部有京杭运河,北上山东,南达长江,常年通航,陆路、水运交通均十分便利(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柳泉煤矿交通位置图 2、企业创建 该矿原由铜山县柳泉乡1992年6月投资兴建,1996年7月投产,设计能力/a。 XX年8月,原江苏天能集团公司接收该矿并更名为柳泉煤矿,接收后进行了整顿、改扩建。XX年核定生产能力为/a。XX年11月矿井又进行了技术改造,XX年12月28日改造全面完成,并于XX年元月20日通过验收,核定生产能力为/年。3、采矿许可证界定的范围 XX年8月7日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柳泉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3XX0XX0811XX1397,采矿许可证界定的矿区面积,开采深度:-80m~-1000m标高,共由10个拐点圈定。有效期限:自XX年8月7日至2019年8月7日。见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 二、矿井资源基本情况:1、构造情况: 本区位于九里山向斜的东南翼边缘,其构造形迹受东西向构造,华夏系及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联合控制,井田内发育三个次级褶曲,褶曲皱轴向呈NE40°,断裂走向NE30°~40°。区内目前就钻探二程控制与矿井生产揭露资料,井田内褶皱、断裂均不发育。矿井地质构 造类型为Ⅱ类2、煤层情况: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含局部可采煤层三层,即2煤、3煤和7煤,平均总厚度,其中主要可采煤层2、3煤平均总厚度,占可采煤层总厚度的68%。 ⑴.2煤层:见煤点煤厚~,平均厚度。多为单一结构。2煤层顶板多数为深灰色泥岩或粉砂岩,少数为浅灰色细砂岩。2煤层底板多为灰色泥岩及粉砂岩,少量褐灰色粘土岩。2煤层属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⑵.3煤层:煤厚,平均。部分为单层结构,部分为双层或叁层结构,煤层结构的变化无规律。3煤顶板大部分为深灰色泥岩,少数为深灰色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3煤层底板为灰色泥岩和褐灰色粘土岩。3煤层属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⑶.7煤层:见煤点厚度~,平均厚度。7煤层多数为单一结构,少数为双层结构。见煤点及沉缺点都呈条带状分布。7煤顶板多数为深灰色泥岩及粉砂岩,极少数为中细砂岩;这说明后期河床的冲刷对7煤影响甚微。7煤底板为灰色泥岩及粉砂岩。7煤层属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3、煤质 ⑴.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3煤层,7煤层局部可采,其余各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⑵.煤的发热量:2、3煤中气煤、1/3焦煤发热量~MJ/kg, 平均MJ/kg;7煤中1/3焦煤发热量~/kg,平均MJ/kg。2、3煤中天然焦由于灰分较高,发热量平均值分别为/kg和/kg。7煤中天然焦发热量为/kg。 三、水文地质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二章矿井地质类型划分依据,针对柳泉煤矿矿井实际情况确定柳泉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报告预测的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5m3/h,矿井最大涌水量110m3/h左右。但根据近3年矿井实测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m3/h左右。四、目前的开拓布局 柳泉煤矿现已生产多年,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开采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副井为进风井,主井为出风井,目前矿井生产的水平有-220m水平、-420m水平、-610m水平和-520m辅助水平,生产的采区有3煤31、33采区,7煤71采区。南翼35采区正在开拓。五、矿区排矸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每年的煤矸石较少,没有专门的矸石堆积场地。 本矿井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矸石和锅炉灰渣。生产期间矸石量万t/a,锅炉灰渣为1685t/a。矸石主要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和灰岩。矿井不设永久矸石山,只设临时排矸场。据现状调查,本矿设有1处临时堆石场,现状矸石堆顺坡堆高约7m,堆积边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
显示全部